桂林市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设施是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和要素。对于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跟进、管理和运营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场地设施供给的优化,实现体育锻炼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一定条件下的对外有序开放,是解决不同锻炼群体满足其锻炼需求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以桂林市部分高校为调查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对其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桂林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意识不强,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水平偏低,以满足教学和训练为主。  2.桂林市高校室外场地对外开放情况较好,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制度体系对其进行规范。  3.桂林市高校场馆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少数有偿开放场地设施是以提供使用为主。由于管理跟进不足,体现出了服务水平低、场馆有效利用率不高。  4.桂林市社区居民对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并不了解,居民对场馆服务消费意识淡薄。  5.桂林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人员不足,且质量偏低。场馆管理缺少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尤其是相应制度体制的出台。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提点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案,注重落实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2.运营模式的选择要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可以摸索自行管理、企业和学校合作等运营方和形成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梯队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运营方式。  3.在服务型政府主导下,高校体育场馆可以“联盟”为基础,信息、资源、经验共享,促进桂林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的高效服务。  4.选取试点院校,不断增加体育场馆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其中。针对服务供给对象的不同分为个体服务供给和群体服务供给。  5.根据学校场馆设施服特点结合联盟式结构体系,形成对外宣传合力,促进社区居民体育服务意识逐步提升。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李伯黍教授领导下,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教授等青少年道德工作小组成员开始了历时三年的道德判断能力测验的研究,并最终形成上海市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这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能够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甚至会影响教育改革的整体进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评价指标对
台州市、玉环县人大代表,城关小普竹村村支书陈绍兴病了,病情很严重!2008年初,这个令人揪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小普竹村,传遍了城关所有的县人大代表,也传到了每一个认识陈绍兴的人耳中。  陈绍兴所在选区的3000多选民,不管是年老的长者还是年轻的一代,都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愿望,那就是“希望他早日康复,祈愿他平平安安”。  令3000多选民由衷敬佩的人大代表陈绍兴,从1987年开始履行人大代表职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