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Si合金立方织构形成过程中晶界特征分布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4m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Fe-3%Si合金作实验材料,研究了Fe-3%Si合金退火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织构,晶界特征分布,并就小形变量轧制对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Fe-3%Si合金经过不同工艺处理后的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同样的热轧退火、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和最终退火后3#样品更易获得高覆盖率的立方织构;对相同成分的样品(4#)在1050℃进行不同时间退火后,发现CSL晶界数量与退火时间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增加或减少的线性关系。 用EBSD技术做出样品退火过程中织构极图、反极图、OIM图、晶界特征分布图和晶界重构图等,研究分析发现,立方织构的形成不仪与HE晶界有关,还与CSL晶界有关,CSL晶界中的∑7晶界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HE晶界同样也对二次再结晶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并提出CSLHE晶界模型(coincident site lattice-high energy model),认为二次再结晶过程中,立方取向晶粒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集中的立方织构,是因为这两种晶界协同作用的结果。在通过二次再结晶获得立方织构的过程中,HE晶界起到阻止不利取向晶粒的异常长大,而低∑重位点阵晶界尤其是∑7晶界起到促进有利取向晶粒的异常长大,在这两种晶界相互协同作用下,(100)[001]取向的晶粒便能发生异常长大,并最终发展成为集中的立方织构。另外,小形变量轧制能提高低∑CSL晶界数量,并能提高∑7晶界比例,同时降低∑5晶界比例,但提高和降低的幅度都不大。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列车、航天航空、舰船兵器、机械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金属挤压制品向大型化、整体化、尺寸高精度化、断面形状复杂化发展的同时,也给挤压模具的设计带来了较大挑战。
PA6/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三元复合材料由于综合性能优越倍受关注。本论文分别采用EPDM、EPDM-g-MAH和POE、POE-g-MAH为弹性体,研究弹性体和纳米碳酸钙协同增韧增强PA6三元复合
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全国重点开展的生态省建设,其实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破坏资
近年来,利用能与Li+等碱金属离子发生拓扑化学反应的V2O5,MoO3等层状氧化物的层间结构特征,将聚合物嵌入层间来改善界面和层间性质,使材料呈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对这类材料合成、
本文选取有机污染物乙酰甲胺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药方式对乙酰甲胺磷在番茄中的迁移、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在1~10u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番茄果实中乙酰甲胺磷
采用单茂钛金属化合物CpTiCl、二茂钛金属化合物(n-BuCp)TiCl和桥联茂钛金属化合物SiMe(Ind)TiCl,引发剂4-甲氧苯基缩水甘汕基醚(I),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I),4,4’-亚甲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