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肠衣中氯霉素的残留,结果表明:2008年抽检出口肠衣298份,氯霉素残留检出率为2.01%;2009年抽检份数较2008年增加了12份,但阳性检出率却下降了1.04%;到2010年抽检份数增加到323份,而阳性检出率达到0.62%。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肠衣的三聚氰胺和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测定。三聚氰胺检测结果:2008年抽检出口肠衣90份,三聚氰胺检出率为11.1%;2009年抽检份数较2008年增加了22份,但阳性检出率只有1.78%;到2010年抽检份数增加到125份,而未检出阳性样品。磺胺类药物残留结果: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抽检出口肠衣磺胺类药物残留均未检出阳性样品。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法对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进行检测,其结果为2008年抽检出口肠农331份,呋喃类兽药残留有2份阳性检出样品;2009年抽检份数较2008年增加了1倍,但阳性检出率只有0.38%;到2010年抽检份数为680份,阳性率为0.74%。
通过研究近三年的保定地区出口肠衣关键技术指标-氯霉素、三聚氰胺、磺胺类药物以及呋喃类药物的残留的检测结果,并根据各检测结果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找到出口肠衣的四大瓶颈-国际市场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日趋加强、产业链基础薄弱、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不健全、企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低等因素。然后针对各瓶颈要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兽药残留监控,对原料产地筛选,选择合格的原料供应商;企业生产过程严格要求;要不断加强有关法制体系建设;完善天然肠衣的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加强检验监管;帮促企业增强自律意识;跟踪动态,发挥协调作用,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