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铁路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国范围的铁路网络,不仅达到了满足广大旅客大多数情况下的出行需求,同时承担起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普及,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日益突显,因此各国努力将铁路建设规划向信息化靠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国面积大、人口多,因此建立起的铁路系统庞大且错综复杂,随着各种各样数据和信息的积累,人工的管理和调配手段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已不再适用,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铁路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力度,我国已积极投入铁路信息化建设并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建设成果,搭建起了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较多已投入使用的铁路运营子系统,各系统在相应的数据基础上完成信息的更新、维护和统计业务,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不仅将数据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各项管理效率。虽然面向业务工作人员的系统已广泛使用,但目前面向广大旅客的服务系统还比较少,大多数已有的系统只开放简单的车次查询、列车时刻查询等基本功能,在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者需求逐渐提高的环境下,如何高效地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简便的服务成为各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且,尽管各子系统能够独立良好的运行,但系统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即使在同一系统内部,信息的交流程度也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将直接影响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同时信息的重复储存或不一致的情况也会降低旅客对铁路部门的服务满意度。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已有的各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原有系统的优势,避免其不足,结合其它需求,综合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思想,构建一个基于B/S和C/S混合体系结构的铁路客运电子收入集成系统,同时面向涉及铁路运输过程的不同人员开展业务。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了Google Maps API整合技术研究、铁路客运电子收入工作流技术研究、铁路客运电子收入系统性能优化技术研究,为系统的实现提供理论的技术保障。在论文组织上,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国内外铁路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基础,其中对国内已有铁路系统的功能作了重点分析;然后对系统用户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出系统的一些非功能性需求,如系统便捷性、安全性、实用性和易维护性等;通过结合已有系统的现状,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进而完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重点对系统涉及的几个重要的数据表结构进行设计;基于上述分析设计,讨论系统开发使用的几项关键技术并提出基于该技术的系统开发方案。最后,完成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以代码和图示的方式说明系统的良好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