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后期,美国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教学质量下降;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学校暴力事件激增;家长、社会对教育的不满与日俱增。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题为《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报告,客观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对教育、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迫切的教育改革愿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马修·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才在美国得以迅速地发展。李普曼在全面批判美国学校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的时候,更多地把批判矛头指向道德教育。在他看来,道德教育是造成学校教育问题,乃至引发整个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道德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道德教育目的的错位,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脱节,教学方法的形式化、简单化。究其本质,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还在于德育偏移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儿童在具体参与经验的过程中能获得道德知识和经验的基本事实,淡化了儿童道德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在儿童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李普曼的儿童哲学及其学校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快受到了美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到20世纪末,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学习、研究和推广实验的热潮。 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儿童哲学的研究,并有一些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但总体而言,研究的系统性还不够,特别是对儿童哲学中的道德教育的专题研究更为鲜见。本论文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李普曼儿童哲学中的道德教育方面,一是想通过对其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较系统的疏理,将其介绍到国内,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研究中的缺憾;二是想引起人们对儿童哲学中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中一些颇具特色的方面更多的关注,并能结合我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借鉴。 为此,在较广泛地收集和整理中外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因素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李普曼儿童哲学中学校道德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实施的方法途径等方面展开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理论概述。主要分析了影响李普曼儿童哲学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哲学因素和社会教育因素。通过分析实用主义哲学对李普曼儿童哲学形成的影响,以及李普曼对当时美国学校德育的批判,剖析了李普曼儿童哲学中学校德育思想的目标以及内容安才非。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李普曼儿童哲学中学校道德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首先,介绍了李普曼儿童哲学中学校德育实施所需要的3个条件;随后,较全面地陈述了实施学校道德教育的4种主要方法和9个步骤;最后,较深入地对李普曼构建的既开放,又统一的学校道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述评。 第三部分,论文作者从创新与局限两个维度对李普曼儿童哲学中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进一步明晰了论文的研究意图,即通过客观的阐述和分析李普曼儿童哲学中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以期为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一种思想和方法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