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药物体系的开发,人们更倾向于利用天然高分子与生物体相容和可降解这个优势来制备不同的药物释放体系。天然高分子混合体系表现出与单组分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是较为理想的药物担载材料。
本文研究天然高分子羧甲基壳聚糖(CMCS)/羟乙基纤维素(HEC)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甲基纤维素(MC)之间的相互作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CMCS和HEC形成分子间氢键;扫描电镜对不同pH值下CMCS/HEC和CMCS/MC混合体系断面观察表明,断面微观形貌随pH值变化而改变;通过溶解和溶胀性能研究发现,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CMCS/HEC大分子复合物具有凝胶性,即形成物理水凝胶,氢键作用强弱、溶胀度大小以及失重率均与组分摩尔比有关,CMCS/MC由于氢键作用弱而溶解。
针对CMCS/MC混合体系的可溶性,以戊二醛为交联剂获得pH敏感性CMCS/MC半互穿网络(semi-IPN)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揭示水凝胶微观结构,并研究影响水凝胶溶胀度和失重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水凝胶溶胀度与交联剂用量、大分子摩尔比和pH值有关。随交联剂用量增加,semi.IPN水凝胶溶胀度逐渐减小,增加到一定量时,溶胀度保持不变;随MC用量增加,水凝胶溶胀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H为1.2和7.4时,水凝胶溶胀度较大;pH为2.7时水凝胶迅速溶胀,然后快速减小,平衡溶胀度较小。在不同pH值介质中考察其失重率,pH=1.2时的失重率比pH=7.4时大,MC含量对失重率有一定影响。
以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为药物模型,CMCS/HEC物理水凝胶和CMCS/MC semi-IPN水凝胶为载体,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对载药凝胶体外释放做初步考察。研究表明,随HEC含量增加,CMCS/MC物理水凝胶药物释放时间延长;随MC含量增加,CMCS/MCsemi-IPN水凝胶药物释放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药物释放时间可通过改变大分子摩尔比调控。载体经冷冻干燥处理后延长药物体外释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