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典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历代官制术语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明发展历程的写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有效英译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译过程中,源语术语与译语概念和文化的不对称性是常会遇到的难题。《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撰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间53年历史。它是唐宋以后唯一一部私修正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典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历代官制术语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明发展历程的写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有效英译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译过程中,源语术语与译语概念和文化的不对称性是常会遇到的难题。《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撰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间53年历史。它是唐宋以后唯一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戴仁柱(Richard L.Davis)于200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五代史》的英译本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Five Dynasties。该译本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期较为完整的英文译本。本文以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和美国汉学家戴仁柱(Richard L.Davis)的英译本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Five Dynasties为例,对其中出现的官制术语按照官署进行整理,分析了Davis如何重构五代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官制术语的概念内涵,并与Charles O.Hucker编撰的《古代中国官制术语辞典》进行对比以探究处理文化术语概念不对等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Davis在对官制术语重构时进行了译者介入,这主要表现在译者对于官制术语的职能内涵的语义重构性翻译、选择性翻译、添加性翻译等方面,这是由于官制术语的职能内涵的多义性、古汉语和现代英语的差异性、中国古代官制体系的独特性以及翻译转化过程中译者的选择性。具体而言,首先,官制术语通常是官制体系的某些职能的概念集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Davis选择其部分涵义进行翻译;其次,Davis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杰出历史学家,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重构源语术语的语义,从而对译文进行优化。Davis对译文进行介入的原因与他的历史学研究背景、翻译本书的动机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要求密切相关。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官制术语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介入会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而且这种译者介入术语译文的重构方式,对于历史文本而言可使译本准确并符合史实,这对于官制术语英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固有频率与振型统称为自振特性,是振型叠加法计算重力坝动力响应的关键,也是评价重力坝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模态参数是指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由于实测地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性能好干扰小的无线电频段日益紧缺,已经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为此,产生了许多能够有效提高频带利用率的通信新技术和新体制,如码分多址技术等。高效
侧柏是泰山森林中主要的建群种之一。通过盆播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200m、300 m、500m、800m和1000m)侧柏种子的萌发、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随发育阶段的变化,探讨了幼苗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被提出来以后,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和良好的抵抗多径衰落特性,逐渐被应用到多种通信领域中。将扩频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的多载波CDMA(MC-CDMA
目的:探究崩漏(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并评价大鼠AUB-O瘀热模型。方法:制定崩漏中医体质调查表进行临床调查,采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等对本病发病特点、影响因素、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研究以SD雌性未生育大鼠为受试对象,对大鼠AUB-O瘀热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本次临床调查崩漏患者303例,其高发年龄为42-48岁;职业以脑力劳动者多见;体重指数以正常
本研究以吸收根直径差异显著(1级根直径不同)的亚热带两种常绿阔叶细根乔本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两种常绿阔叶粗根乔本植物(樟树(Ci
板裂结构岩体最早是由孙广忠正式提出的概念,之后倪国荣、张文彬、潘瑞林等学者对这种岩体结构进行了相关基本理论和试验研究。块状岩体板裂化是指块状岩体在构造改造或表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一大批资源开发的重大工程如大中型水库在西部地区投入建设,它在缓解我国电力紧张,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原始的地质承
本文以秦汉时期的动物纹瓦当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并结合了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文献研究、纹样对比、图案解析等一系列方法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分析。在本课题的设计研究中,首先,对瓦当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述。以出土时间和地区为线索,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概述秦汉时期社会背景及瓦当发展的整体面貌,明晰动物装饰纹瓦当在瓦当
量子阱纳米材料由于其可控的量子限制效应和成熟的制备方法,近年来在光电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阱间的隧穿效应,特别是其电压可调的特性,提供了丰富可调的能级结构;另一方面,其具有电偶极矩大、相干时间长的特点,这为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研究提供了物理基础。本论文主要基于Fano干涉效应,研究了量子阱结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其在隧穿测量上的应用,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研究了 Fano干涉效应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