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新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培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需求背景下日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同时网络的飞速发展、Internet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教育资源的多样与丰富,为研究性学的展开提供了更有效的环境支持,网络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目前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持有者为导向;二、数字化存储;三、开放的存取方式;四、科学的评价方式。作者在阅读了大量与电子学档有关的国内外资料之后认为电子学档可以很好满足网络研究性学习的需求。电子学档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和发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习进步以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完整的电子学档具有以下优势:学生为主体;过程性评价;数字化存储;开放性等。可以基本满足网络研究性学习因其学习过程较长、阶段性成果丰富、参与者众多等特点所衍生出的需求,为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记录与评价工具。并且研究性学习电子学档在支持网络研究性学习过程产物的同时能在较深层次上改变电子学档一般只能作为评价工具的现状,使其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开发适用于研究性学习的电子学档便具有了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本文首先对网络研究性学习环境、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网络研究性学习各个阶段的一般学习活动形式以及阶段成果类型,进而在IMSEP国际电子学档标准的基础上提炼出研究性学习电子学档的内容模型,接着在此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和建模,包括需求分析、静态建模、动态建模等,最后以系统的内容模型和软件设计模型为依据,在技术层面上具体实现系统,并测试系统稳定性和实用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网络研究性学习提供过程产物管理支持工具、小组交流协作的支持平台,最终希望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对于开发出更有效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以及终身学习工具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在校总人数增加的同时,贫困学生群体也迅速扩大。目前在校生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5%,特困生比例接近10%,这些“大学寒门学子”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
婚育价值观是个体对于婚姻和生育各方面重要性的看法或认知评价的心理倾向性,它衡量人们对于婚姻和生育行为各方面的选择倾向的标准,包括择偶范围、标准、对于族际通婚的认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