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感性生活视域下的梅洛—庞蒂身体理论探析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mlove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哲学史,对身体理论的发展一直有所欠缺,这就是梅洛-庞蒂工作的开端。本文主要围绕对梅洛-庞蒂身体理论的探究,通过对身体的溯源,理清身体理论的各方关系问题。梅洛-庞蒂从批判笛卡尔的二元论出发,将思维统一于身体,赋予了身体能动的特点;同时,为了回答康德的认识如何可能,他又沿袭了现象学朝向事情本身的方法,尝试着发掘认识的来源以及方式,在理论性、科学性和学术性上超越了以往的哲学家。按照胡塞尔的指引,梅洛-庞蒂在吸收了海德格尔的存在理论后,将身体改造成了主体与客体、能动性与受动性、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整体。从意识意向到身体意向,从意识存在到身体存在,身体理论的生成正是通过将胡塞尔海德格尔化所达到的。然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身体理论对二元论的终结并不彻底,同时,在回答认识如何可能上,现象学的还原得到的仍然是建立在意识哲学之上的结论,虽然他试图以科学的方式研究思维,但因其脱离了活动、历史等概念,得出的结论依然只是直观的。以马克思的观点看来,这样的哲学缺乏对人的社会属性和历史属性的观照,不能认识到对象性活动的意义。马克思的感性生活是以感性活动为主要原则,通过这一原则将感性由天国带回到人间,由理性暴政发展为感性自由,使感性在社会性、历史性之下观照现实生活中的人,从而实现人的解放。感性生活始终围绕着活动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思维的客观真理性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由此观之,身体理论发展了传统的意识哲学并将其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但没有看到感性活动原则,即在社会活动的视角下观照身体。梅洛-庞蒂虽然恢复了身体在哲学上的地位,却因身体理论建立在意识哲学的基础之上因而无法超越自身。马克思的感性理论在学界已展现了其完成形态,但本文将以感性需要—感性存在—感性活动—感性解放的逻辑脉络对感性生活进行重新解读,其目的是按照这样的逻辑线索一步步展现其与现象学的关系,从而为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发展探寻出路。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真实世界数据,
"一带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提出的沿线国家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能够进一步将我国推向世界舞台,也能
企业的风险和回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企业风险和回报的因素众多,包括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其本身要素等方面。然而深究影响企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