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蓄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所积累的财富的集合。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储蓄则是指经济主体为未来的效用而进行资产配置的行为。与此同时,储蓄作为这种资产配置行为的结果,构成了社会投资需求的资金源泉,其丰富程度和可获得性将影响投资和经济增长。从动态的角度看,储蓄主体预留储蓄的倾向和持有储蓄的形式决定储蓄的供给,进而影响储蓄与投资的供求均衡。在低水平上的均衡不仅影响社会当期的产出而且影响社会未来的资本形成。这种资金供求的均衡是通过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来实现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主要包括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途径,工具,效率等内容。本文从研究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出发,来探索经济运行中储蓄利用问题及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储蓄及相关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并确定本文所选择的计量指标。本文以甘肃省2000-2008年的经济数据为参考,在时间序列上研究甘肃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并从社会和宏观经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因素。为了研究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不同转化效率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源泉核算,首先计算出时间序列上的年度全要素增长率,通过对年度全要素增长率与时间序列上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和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在影响全要素增长率的众多因素中,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提高对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由于在现代经济中,各种金融中介机构托管大量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市场影响着储蓄向投资的间接转化,影响社会的可贷资金供给与资本形成,因此,本文也将分析金融市场对储蓄供给,储蓄投资转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构建高效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