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作关系”,即公共部门与私人投资者的一种合作模式。PPP项目融资模式的成功运用离不开其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协调。然而项目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的均衡如何达到呢?从激励角度考虑,本文将利益分配作为解决公私双方利益冲突的途径之一:公私双方通过项目前期的利益协商,以项目双方资源投入、风险分摊等为依据,试图达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在PPP合同中得以清晰界定,以此作为利益相关者积极合作的源动力,促使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积极投入,实现PPP项目的总体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首先在全面剖析PPP融资基础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清晰解析了PPP的本质和融资结构,并在与传统融资模式(以BOT模式为代表)相对比的同时,明确了PPP模式的合同关系、运行程序等。将项目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理念”引入PPP模式,提出将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理念作为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分析的前提。界定了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结合PPP项目实际情况,得出将核心利益相关者公私双方利益分配做为本文分析的重点。在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各方利益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公私双方利益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充分说明双方利益协调的必要性。以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原则为前提,建立起基于风险调整的利益分配模型,且对模型求解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得出了基于资源投入和风险分摊等因素的公私双方收益公平分配方法。围绕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本文认为,PPP项目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故利益协调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且在较为健全的宏观政策环境中,通过不断的适时调整和协商,以保障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