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科技决策成了政府与公众紧张关系的爆发口:科技决策缺乏公众参与,则违背民主原则,而一旦引入公众的参与,这些具有“科技含量”的决策又容易被“不明觉厉”的公众所反对与抵制,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以茂名PX项目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以风险社会、权力合法性、公众理解科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茂名PX项目决策过程中政府与公众的行为逻辑进行解读。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政府来说,推行PX项目是在政绩冲动的价值导引下所选择的理性行为。但政府的政绩冲动并不会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寻求政策合法化来实现。在这样的行为动因导引下政府推出了公共利益话语体系和科学话语体系双重话语体系,即“我为你好”和“不要怕”来增强其政策的合法化。而对于公众,首先公众认为PX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同时公众的经验性知识为其提供了不同的认知视角,因此公众“还是害怕”。其次公众在行使其民主参与权利时不断受挫。于是公众将政府建构起的科学话语转向民主话语,并通过“把事情闹大”这一策略选择,对政府决策行使了最终的“否决权”。总而言之,在茂名PX项目决策过程中,政府与公众双方的行为逻辑完全不同,政府更多的是从科学和公共利益的角度为其辩护,而公众在风险话语支配下从民主的角度进行反抗,由此导致政府与公众各说各话,双方出现逻辑断层。因此,本文认为要解决好PX事件必须处理好科技决策中科学与民主、政府的专业性知识与公众的经验性知识之间的张力问题,并合理确定政府与公众在决策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