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干涉传感器可以使用一种新技术,即低相干、宽带光源,比如光发射二极管(LED),多模激光二极管或者卤素灯。此传感方法可称为“低相干”或“白光”干涉测量法。此光纤传感技术直到1983年才被报导,但是第一个使用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操作原则在1975年就被证明了可以用在潜在的通信系统里。 像所有的干涉方法一样,光波光程长度的变化通过干涉仪的条纹图样来分析。这里研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光纤传感器系统来观察这样的条纹图样,即光谱域处理方法和相位域处理方法。 在光谱域技术中,光谱分析仪被用作光处理元件。 在相位域技术中,光处理元件可以使用Michelson、Fabry—Perot或Mach—Zehnder干涉仪来构成。在这种方法里必须使传感腔的光程差大于光源的相干长度,使得在通常状态下观察不到干涉效应的输出。从传感干涉腔返回的光波,是时间非相干的。第二个处理干涉仪的功能是重建干涉效应,恢复辐射分量的时间相干性。 使用LED或者多模激光二极管在干涉仪系统中的主要困难是中心条纹的鉴别。一个简单的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形心算法来鉴别中心条纹。第二种方法来提高条纹鉴别力是双波长方法的变形,使用双波长来获得宽光谱间隔在100nm的量级。 通过空间条纹的横向运动在探测器平面上转化为时间条纹通过光栅元件。调整两光栅元件的位置,使得它们的周期性结构相差π/2弧度。传感干涉腔长度的变化导致空间条纹的横向位移通过静态光栅元件,π/2的相位差使得两光电二极管分别产生sinφ和cosφ的输出。通过这种互余的信号反映了传感腔的光程差(OPD)的变化和变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