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ta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伦春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发祥于黑龙江流域。历史上曾经分布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黑龙江,西起贝加尔湖,东到库页岛的广阔地区。其中黑龙江中游的精奇里波江流域一带,是他们的聚居区。鄂伦春人自古以来一直从事狩猎生产,性情纯朴、坚强,以勇敢强悍而著称,被誉为“兴安岭之王”。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鄂伦春族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一满语语族的北支,即通古斯语支。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鄂伦春族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发展阶段,1953的下山定居,使鄂伦春民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跨跃到社会主义社会。鄂伦春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不但积累了与大自然斗争的丰富经验,而且创造了具有浓郁原始山野风格特征的音乐文化,如鄂伦春族的传统民歌“柬达温”,群众性的集体歌舞“吕日格仁”以及民间说唱“摩苏昆”等,无不呈现着鄂伦春族古老而特有的文化特征。但随着定居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这个民族文化依托的土壤随之消失,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主流文化的冲击与吞噬。“古伦木沓”节作为鄂伦春族重要节日之一,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从“断裂”到“重拾”的过程。目前作为唯一存留的鄂伦春族特有节日,它的举办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整合鄂伦春族社会、促进鄂伦春民族认同的平台或途径。在“古伦木沓”节这样一个鄂伦春族的盛会上表演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事象,随着表演场地的变化、影响范围的扩大、受众群体的增加,必然会在一定范围内与现代审美融合。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的当代变迁背后,是否是小文化在主流文化冲击下的适应性生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在对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中的音乐形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以”古伦木沓”节中出现的音乐形式为切入点,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还原于鄂伦春族社会的特定文化背景之中,阐释音乐在传承中的情感认同与文化价值认同及变迁中的文化适应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基于以往与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相关的大多数著作和文献都是从鄂伦春族的民俗、文化或语言等角度研究的,很少与音乐相联系。本文以节日为着眼点,从“古伦木沓”节中音乐的现状观察入手,对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作出文化的解释,也是对鄂伦春族音乐研究的一种丰富和补充。
其他文献
<正>医学研究和相关实验发现,黑发者的头发中铜的含量明显高于白发者,这是因为铜在黑色素的合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早生白发者应该多吃含铜多的食物。含铜多的食物主要有
高校教室灯光节能控制系统是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针对高校教室出现的“长明灯”的浪费现象而设计出的低功耗,低成本智能照明系统。通过智能控制来克服传统人工控制教室开关灯存
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且对我国GDP的贡献仍将继续增大。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作为行业中的排头
立体裁剪是服装业的重要技术,虽入门简单但要掌握其精髓实属不易。立体裁剪能在衣片设计过程中直观地审视服装的外观效果,包括廓型、宽松度和细节设计等,但要制作高品质的服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指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按照马克思的商品属性理论,文化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是一种积累的未被消费掉的劳动,是
期待权自其诞生之初,关于期待权的争论便从未止息过,难以形成定论,在民法领域中,很少有问题像期待权这样被如此深入细致地讨论。对此的学说文献和司法判例浩如烟海。期待权与
<正> 不久前,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一团四连职工王银学一次性购买5000只杂交鸡苗,育雏后投入到山区牧场,利用蝗虫养鸡,大有"钱"图。两年前,王银学的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为供
期刊
数据挖掘是目前信息领域和数据库技术的前沿研究课题,被公认为最具发前景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挖掘涉及到数理统计、模糊理论、神经网络和人工能等多种技术,技术含量比较高,
为推进贵州省鲜食玉米生产,选择贵州省不同海拔和生态条件的6个区域,对桂甜糯218、京科糯928、黔糯768等1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文化生产力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时代的呼唤,是中国不可不为、不得不为的事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