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Wenxin Diaol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WE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高度系统化的文学批评论著。其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一龙学。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其英译本一直是翻译学者研究古籍翻译的对象。在众多的英译本中,宇文所安和杨国斌的英译本是受到学者普遍认可又各具特色的译本。而译者巨大的身份差异--前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后者是中国知名学者,对《文心雕龙》这部古籍文论的英译产生了重大影响。字文所安的译本是西方译者中的代表,而杨国斌的译本吸取了中国译者的精华而成为中国译者翻译《文心雕龙》的典范。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的读者、作者、创造者和文化传播者的身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从译者身份的角度对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进行比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也是论文的创新点。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具有的不同身份:读者、作者、创造者和文化传播者。每一个身份的定位都会对翻译产生不同意义的影响。译者作为原文本的读者,他既具有一般读者的属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他对于原文的理解应该更加全面和透彻。他作为目标文本的作者,除了要具备一般作者的特点以外,还要承担延续原作生命的重任。他作为译者,不仅仅只是原作者的奴隶,还要发挥创作者的创造性,充当原作和目标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任何译者都是文化传播者,承担着跨文化交流的使命。宇文所安和杨国斌在翻译《文心雕龙》过程中典型身份的不同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语言表达、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古籍翻译一直是翻译讨论的重点。《文心雕龙》作为古籍翻译的典范,其翻译研究对于国内古籍翻译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从译者身份的角度对《文心雕龙》的两个比较典型的英译本进行对比,文章对于汉语古籍的翻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翻译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文本的受众,翻译过程中恰当处理古籍术语的翻译,合理解决古典文论中经常出现的互文文本。
其他文献
概念迁移研究是语言研究的最新方向,是语言学家从语言和认知的接口(概念层面)来考察语言现象,深入挖掘语言迁移发生的内在心理认知因素和外在社会文化因素。根据 Jarvis & Pavlen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同时他也闻名全世界。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主要取材于美国南方,因为他出生在那里,成长也在那里,因此非常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个作
戴维·洛奇(1935——)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学院派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一名学院派小说家,他的小说主题大多以校园为背景,描绘学者的生活,其中以《换位》、《小世界》和《
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和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自主学习行为和自我调节策略的维度构成;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和自
礼貌是语用学及语篇分析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其对立面不礼貌也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目前不礼貌的研究多以日常口语交际、视听转录话语为语料,少有学者关注书面语篇及文学语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