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上世纪初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是其美育思想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重大学术影响的命题。这一主张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充分肯定了美育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宗教救国思潮和复古尊孔的逆流,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以美育代宗教”说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主要是针对国内宗教救国思潮的泛滥、孔教运动的甚嚣尘上和教会教育势力的壮大,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斗精神。从理论来源上看,蔡元培承袭了康德二元哲学论、美感的超脱性和普遍性的观念;接受了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深深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以美育代宗教”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看,这一思想包含了三方面相关的内容。第一,蔡元培的美育观。探讨了蔡元培关于美育的定义与本质、美育的功能以及美育的实施方法;第二,蔡元培的宗教观。蔡元培认为宗教是人类未开化时代的产物,最初的宗教完全是教育,宗教没有永存的本性,宗教信仰必为哲学主义所替代;第三,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观。分为三个部分:美育独立于宗教,这是美育取代宗教的前提;“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同时也应看到,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并不是只停留在一种纯粹的学术探讨中,而是将它积极付诸于实践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以美育代宗教”的意义。从教育的角度看,“以美育代宗教”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教育独立的地位,免受宗教的束缚,从而真正发挥教育的职能,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美育在新式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和谐发展,实现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从当时社会意义看,“以美育代宗教”实质是要用美育来重建国人的信仰,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从而达到改造国民性,实现思想启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