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以代表队的形式,在课余时间里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比赛。[1]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于1986年11月在掖县会议上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了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提出了1986- 2000年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的具体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强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总结《规划》以来的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广西城市中学田径教练员、运动员及与田径课余训练的一些相关的因素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研究了广西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为广西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广西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开展较为广泛,基本落实了《规划》的要求,课余体育训练机制已经形成,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际间交流的增强,以及为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国家、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大量体育人才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广西城市大部分中学能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少部分学校是参赛前临时组队,参训教师和学生参训热情很高,家长支持率较高,参训教师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广西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校训练场地、器材不足,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且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田径课余训练的正常开展。4、各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对组织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力度不够,参训教师知识更新慢,科研状况较差,训练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而且选材的科学化水平不高,经验式选材占有较大比重,此外缺乏专职教练,参训教师工作量大,奖惩机制不合理,训练评价机制等都有待完善。5、参训学生参训动机有所偏离,而且项目布局不合理,运动员参赛次数少,再加上学校对参训学生的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安排也不够合理,学训之间的矛盾是阻碍广西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全面分析影响广西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学校主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课余田径训练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建立合理的管理、评价机制,科学化管理;在由学校行政拨款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广开渠道,积极自筹资金,解决好经费问题,加快场地器材建设;建立教练员培训制度,提高参训教师专职化程度,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参训教师积极性,保证课余训练工作的持续稳步发展;加强参训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端正参训学生参训动机,培养他们塌实的训练作风,加强参训学生学籍和竟赛的管理,科学安排项目布局,增加学生参赛机会,创造优良的田径课余训练社会环境;妥善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特别要改进训练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力求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使学生能安心参加训练和比赛;提高教练员素质,实行科研奖励制度,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