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磁裂爆事件的触发、爆发与恢复相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okliuqiok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爆发的主要现象之一。磁裂爆(Magneticbreakout)是日冕物质抛射的主要触发机制之一。该机制的主要特征是存在发生于高日冕中的磁场重联,不断地减弱限制性磁拱数量,并最终导致内核爆发。最先由Antiochos等提出(Antiochos1998;Antiochos et al.1999),前人对磁裂爆模型做了一些理论模拟和间接的观测分析工作,但直接观测到磁裂爆现象,特别是有关日冕磁裂爆重联的事件极少。  在本论文中,我们介绍了论文作者参与研究的一例发生于2014年4月25日的磁裂爆太阳爆发临边事件的数据分析工作。该事件伴有一个日冕物质抛射和长时间演化的X级耀斑。通过成像观测并结合日冕X射线数据和微波数据,细致分析了这一爆发的形态、运动学及重联的演化过程。AIA/SDO观测显示在X形EUV结构两侧观测到一对具有cusp结构的热环;此外还发现:cusp状侧环的连续点亮现象、日冕硬X射线的能量达到100KeV、爆发后出现的大尺度延展的高日冕X射线源。这些观测从“新”的角度展现了磁裂爆事件的具体过程,对理解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线索。此外,我们还简单分析了本例事件对应的HXR双源结构,并提出了关于此双源结构的新的物理解释。  在耀斑恢复相,通过较高温的131(A)和94(A)波段,我们在高日冕看到一大片辐射源,而在相对较低温的193(A)和304(A)没有此现象。通过NoRh微波成像分析、RHESSI数据与131(A)数据和DEM分析,我们得到该扩展日冕源有对应的微波源区,该扩展日冕源在空间位置上与下方的耀斑辐射源相互隔离,这是一般的耀斑事件中所不具备的特征。此外,耀斑恢复相中出现的微波辐射源的亮温度随时间不断增加,高达2.5*104 K。本文利用多种观测参数诊断了该扩展日冕源的物理参数,得到其温度在一千万度左右,EM约为1028cm-5,主要对应于热电子的轫致辐射。对RHESSI数据的谱拟合同样表明该源区热成分占主导,主要为热电子的轫致辐射。
其他文献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构造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可为复杂地区的高精度构造解释和地质解释提供可靠保证。深度偏移的核心是波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于单程波波动方程的传统单程波算子广泛应用在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中。与双程波算子相比,单程波算子效率更高,需要的计算资源更少。在解决大型三维问题时,单程
地球同步轨道区位于地球外辐射带内侧,这里分布着大量的接近光速的相对论电子,它们是破坏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杀手电子”。因此预报地球同步轨道区相对
在铀矿勘查工作中,对于砂岩型铀矿床而言,特别是在矿层地段岩心采取率不高的情况下,放射性伽玛测井结果是铀资源储量计算的主要资料和依据。伽玛测井方法是确定铀矿体的空间
大地电磁测深(MT)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球物理方法,它具有穿透深度大、成本低、不受高阻层屏蔽,对低阻层反映灵敏,等值范围较窄,分辨能力较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天
针对储层地球物理中岩性勘探的问题,为提高岩性参数反演精度,直接预测岩性及油气,本文以各向异性介质为地质模型,在建立各向异性介质精确反射系数公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波地震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