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的艺术表现理论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p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表现是美学理论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约翰·杜威认为表现行动源于“活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艺术领域中,表现是艺术家持续的追求完整经验的结果,表现的过程就是情感通过媒介逐渐清晰阐述的过程。论文主要论述了约翰·杜威的艺术表现理论。在杜威的视阈下,表现同“经验”一样被重构,表现不再是局限于艺术家或欣赏者的孤立事件。本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介绍杜威艺术表现理论的哲学基础,杜威首先对经验进行了改造,他恢复了经验与生活、自然之间的连续性。通过对“艺术即经验”这一核心思想的分析,杜威建构了其关注人类自身,回到日常生活的艺术理论。第二章:重点分析了艺术创造中的表现,该部分从表现与行动、表现与情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表现的过程就是情感的清晰阐述过程这一结论。第三章:主要探讨了艺术作品的表现性,杜威认为艺术作品有指导并重建欣赏者对经验的感知的作用,感知连接了艺术性和审美性,所以艺术作品的表现性实现了交流因而体现意义,不论是在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欣赏中,表现都是个性化为“一个经验”的过程。第四章:对艺术表现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梳理,杜威的理论仍然处于重视表现内容的阶段,但同时又包涵了实践哲学的特征及文化哲学的意味。
其他文献
在漫漫的西方哲学长河中,生与死一直是困扰着众多哲学家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众说纷纭。总体而言,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西方人经历了乐死恶生和乐生恶死两个阶段
本文以非形式逻辑的发展为背景,梳理和分析非形式逻辑中的论证概念。对论证概念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非形式逻辑进行初步的梳理;其次,探讨传统论证概念并分析其在日常生
循环经济在今天已经被世人广为接受,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必然选择,其评价指标体系也一直为学界所热烈讨论。随着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对评价体系的需求越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结构总体上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蛋糕得以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了个体生存、尊重、自由的发展价值取向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纷纷展开了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危机趋势的研究。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当代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他的晚
在现代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对科技社团公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却呈下降之势。学术界对科技社团社团公信力研究得较少,如何提升科技社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