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悬臂施工法是我国桥梁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施工方法,施工监控则是保障结构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确保桥梁建设质量和安全控制有重要意义。然而,混凝土早期性能随时间不断变化,按规范选取的混凝土材料性能参数与实际工程中有所偏差,降低监控工作的精度,制约施工控制的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桥梁监控工作中普遍缺乏考虑混凝土早期性能对桥梁施工控制影响的现状,从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与早期收缩性能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混凝土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臂施工法是我国桥梁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施工方法,施工监控则是保障结构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确保桥梁建设质量和安全控制有重要意义。然而,混凝土早期性能随时间不断变化,按规范选取的混凝土材料性能参数与实际工程中有所偏差,降低监控工作的精度,制约施工控制的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桥梁监控工作中普遍缺乏考虑混凝土早期性能对桥梁施工控制影响的现状,从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与早期收缩性能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混凝土早期性能对独塔斜拉桥悬臂施工桥梁施工监测与控制的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采用电阻应变片法、精确电位位移计法以及传统千分表法等三种方法,分别对6种龄期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环境、夏季高温及冬季低温同条件养护环境下进行弹性模量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了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随龄期、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环境下早期弹性模量与规范建议取值有一定偏差,对桥梁施工线形控制或模型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进行了室内标养、室外同养以及桥梁实体构件等条件下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对桥梁监测元件的影响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对监测元件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稳定时间,对桥梁施工监控中初始应力的测试时间与取值方法提出相关建议。根据试验分析结果,修正了实体桥梁分析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结合苏州市城北大道长浒大桥独塔斜拉桥的监控工作,研究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对斜拉桥悬臂施工应力实时监测的影响及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桥面线形控制的影响,提出实际监控工作中考虑混凝土早期性能参数变化的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对斜拉桥施工监控工作的一个必要补充,对类似桥梁的施工仿真分析及施工监控实施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摇摆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具有耗能能力强,自复位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摇摆结构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工程应用开始试点。如何令工程届快速接受并掌握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成为当前应用的关键之一。本文针对摇摆钢支撑结构体系,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开发了基于Revit平台摇摆结构快速建模模块,实现了摇摆结构在BIM平台的高效建模;其次开发了RTO模型转化软件,实现了BIM平台到结构分析平台的
地面沉降是现如今最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其形成缓慢且难以察觉,但由于危害较大,对全球人民的生活、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对地面沉降的变形机理的认识不够精细,不能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地面沉降致灾机理以及预测地面沉降发展规律,政府不能及时预防地面沉降的形成并提前出台防治政策,来防止地面沉降造成的危害。因此,需要一种合理且有效的地质体监测手段对地面沉降进行精细化的监测,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各场所都具备了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市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据统计,2018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2.89亿平方米,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4.18亿平方米。然而装配式住宅的消费者满意度情况由于缺乏评价体系导致政府和开发商不了解消费者对装配式住宅满意度需求,使得装配式住宅市场冷清,装配式住宅发展缓慢。因此,本文从消费者视角对装配式住宅满意度进行研究,提出评价体系,为促进我国
在目前的抗震试验方法中,子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作为有效的抗震研究手段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子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将数值分析和物理加载相结合,能够降低对试验场地的需求,通过截取试验子结构的方法对大型结构开展试验。但是,对于子结构混合试验方法中复杂边界条件模拟的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保证混合试验可行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基于反弯点的边界条件模拟方法在弹性阶段很好的完成了对试验子结构的简化加载,但是在结构进入强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是最常用的抗震分析方法之一,其计算过程简便且精确度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既有研究中大多是针对直线桥梁,对于曲线桥梁Pushover分析时最不利作用角度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实际工程中一座曲线梁桥为分析对象,定义了八种侧向力作用角度,比较不同作用角度下等效双折线型能力曲线的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确定其Pushover分析最不利作用角度,并在此基础上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中。通常,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由钢梁和混凝土通过金属抗剪连接件结合成一体后共同工作,金属抗剪连接件最为常见的则为栓钉剪力键。随着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服役时间的增长,在车辆荷载的不断作用下,栓钉应力集中、焊接质量问题以及材料疲劳荷载的组合梁服役年限降低、耐久性降低等问题常见于桥梁工程中。当前,装配式结构在桥梁建设中也已经得以推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简称MSMA)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其与传统温控形状记忆合金一样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本文以MSMA为研究对象,从MSMA本构模型、挤压型MSMA阻尼器设计和挤压型MSMA阻尼器减振设计方法三方面系统开展,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建立MSMA分段线性化超弹性本构模型。基于经典塑性理论框架,引入应力择优取向马氏体
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欧氏空间凸性理论中常用的方法,研究了球面凸性理论中类似的问题。具体地,本文详细讨论了球凸集的组合性质和结构性质。在球面空间中建立了一些与欧氏空间平行的结果。本文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帮助建立一个系统的球面空间凸性理论。本毕业论文的主要贡献是:(1)给出了球面凸集的端子集(暴露集)的若干性质;(2)给出了球面闭凸集的若干结构性质;(3)构造了球面上的一些变换,如球面平移;(4)给出了若干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我国装配式新建建筑面积将达到11亿平方米,然而装配式上下游企业之间容易产生“信息孤岛”、资源浪费等问题,一些装配式建筑开发商尝试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但是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内外部问题使得该模式推进困难,原因之一在于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动力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管理激励机制的问题,从政府、
试验和数值模拟是研究结构抗火性能的两种重要研究手段,通过对结构中的局部构件或整体结构进行真实火灾试验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结构在火灾下的破坏损伤和内力变化,但存在成本较高和边界条件复杂等缺点;仅对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能以较低成本模拟常规结构的抗火性能,但是无法精确反映特殊结构或关键部位在火灾作用下真实的受力情况。混合试验方法能同时兼顾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式的优势,将火灾作用下局部非线性较强的构件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