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涔山地处晋西北部,吕梁山脉北端,东经111°5′-120°40′,北纬38°31′-39°8′,地跨宁武、五寨、神池、奇岚、静乐等县。省内汾河、恢河、滹沱河、朱家川河均源于此。管涔山是我省森林覆盖度较好的一座山体,植被类型典型而多样,森林葱郁,不仅在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而且为当地发展林业经济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以管涔山植被为研究对象,在余庄和春景窊两地沿海拔高度每隔固定间隔进行取样分析。样方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名称及每个种的盖度、高度,乔木同时记录株数和胸径以及群落综合特征和生境特征,包括群落总盖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研究内容方面从植物群落的生态关系、多样性、优势种生态位以及优势种种间联结和相关分析几个方面来深入研究。 在植被的生态关系研究方面,应用TWINSPAN和DCA相结合的方法,对44个样方进行分类和排序,得到8个群落类型。DCA排序第一轴明显反映出海拔变化趋势,第二轴反映水分变化,对角线则反映了群落分类在温度、水分以及坡度和坡向等综合环境条件下的变化。主要优势种的DCA排序图与样方的DCA排序图有很大的相似性,根据二者的结合研究可以得出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结论。 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采用丰富度指数、综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多样性出现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海拔升高,青杆和华北落叶松林中林下物种种类减少,而且森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简单。多样性研究结果很好的反映了群落实际调查情况和植被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对于群落生态位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合TWINSPAN分类与DCA排序的结果,研究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地位以及各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水分条件是决定优势种资源利用情况的主要因子。各优势种的资源利用情况在不同群落中又随种类组成的变化而变化。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种群不一定为群落的建群种。生态位重叠作为衡量种间生态相似性的指标和种间竞争存在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