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估在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的临床疗效。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离体培养,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方法:1.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6-2018.03在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将25例25髋行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的患者归为实验组,将25例25髋单纯行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患者归为对照组,随访时间周期为21个月,在随访中将术前和术后3、6、12月及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患者影像学改变、末次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7、14天的疼痛评分、观察术后引流量、手术后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程度。并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炎性指标及手术切口愈合等级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查看有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细胞贴壁法分离法,对 SD大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传代培养与增殖,待传至第3代后,后对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鉴定,然后将培养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分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A组:在培养基中加入0.5ml富血小板血浆,B组:加入0.5ml 10mg/L骨碎补总黄体酮,C组:加入0.5 ml富血小板血浆和0.5ml 10mg/L骨碎补总黄体酮)第一部分按上述分组加入不同的培养基培养,于37℃、5%CO2培养至1d,3d,7d,10d,并用CCK-8测定法查看各组细胞间的增殖活性。另一部分仍按上述分组加入相应的培养基及加入成骨诱导药物连续培养2周,用茜素红染色分析成骨结果。结果:1.临床部分:两组随访时间均为(16.50±2.46)个月,无失访及中途退组患者。(1)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82.76±2.03)高于对照组(78.20 ±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随访的VAS评分(2.32±0.69)低于对照组(4.16±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的优良率(95.00%)和改善率(7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5%)和改善率(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165.90±25.37)低于对照组(200.50±2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切口不愈合、感染、截骨处不愈合、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实验部分:第一部分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代后运用CD44、CD29、CD45进行细胞学鉴定。其中CD44、CD29呈阳性,阳性率在75%左右。CD45呈阴性。分组培养后第一部分运用CCK-8检测经过各组诱导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发现PRP联合骨碎补总黄酮一组增殖活性最强,PRP组其次,骨碎补总黄酮第三。第二部分诱导成骨细胞运用茜素红染色观察结果同上,使用PRP联合骨碎补总黄酮一组成骨细胞数量最多,PRP次之,骨碎补总黄酮第三,对照组最少。结论:1.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短期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的患者,由此说明富血小板与保髋术式结合用来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2.在加快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生长方面,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碎补总黄酮具有协同作用。两者结合还可促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两者结合能够共同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及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且两者结合作用要高于PRP组或骨碎补总黄酮组。就单一因素来讲,PRP、骨碎补总黄酮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转化增殖,从单一因素来讲,PRP有利于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