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PPARγ与DLK1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与Delta样蛋白1(Delta-like1,DLK1)表达的影响。  方法:  1.选用健康雄性大鼠11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N组),余100只大鼠采用“复合因素CCl4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2.建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秋水仙碱组(C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药低剂量组(LT组)、中剂量组(MT组)及高剂量组(HT组)。  3.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3 ml/100g,每日1次),秋水仙碱组灌服秋水仙碱水溶液(0.01 mg/100g,每日1次),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药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灌服1 g/ml、2 g/ml、4g/ml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药煎剂(3 ml/100g,每日1次)。  4.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结构及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肝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内PPARγ与DLK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HE染色: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可见肝纤维化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而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低剂量组无明显变化。  (2) Masson染色: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形成厚薄不一的纤维间隔,分割包绕肝小叶;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治疗组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胶原沉积明显减少;而中药低剂量组肝组织形态与模型组较接近。  2.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正常组肝细胞形态正常,细胞间紧密连接,内质网、线粒体及核蛋白体丰富,毛细胆管微绒毛丰富;模型组及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低剂量组可见肝纤细内大量脂滴,多种细胞器肿胀且数量明显减少,有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纤维沉积;秋水仙碱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形态与正常组形态相似。  3.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PPARγ与DLK1的影响  (1)肝组织PPARγ的表达: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可明显增加大鼠肝组织细胞中PPARγ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低剂量组PPARγ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P=0.50)。  (2)肝组织DLK1的表达:DLK1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分子,正常组几乎不表达DLK1,模型组DLK1-L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各剂量治疗组及秋水仙碱组表达均明显下调。  结论:  1.中、高剂量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药能明显减轻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肝组织内PPARγ的表达,抑制DLK1大分子表达有关。  2.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中药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可能呈剂量依赖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复肝4号(FuGansiHao)与苦参素(MAtrin)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苦参素一博尔泰力胶囊每次0.3克,每日3次
目的:1.探讨TMP对结肠粘膜离子转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2.探讨TMP对不同的人结肠上皮细胞系Caco-2和T84离子转运的不同影响及其相关机制.3.探讨TMP对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Cap
目的:该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观察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胃溃疡愈合过程中TGF-β和IL-8表达的影响,以探讨JWYY治疗胃溃疡及对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作用,并由此探讨JWYY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感康颗粒对RRTI的治疗机理。通过观察复感康颗粒治疗RRTI时对血红蛋白、发锌、免疫球蛋白lgG、lgA、lgM、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的
目的:系统观察青黄散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青黄散治疗MDS的证治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其中治疗组(青黄散组)23人,年龄52.96±9.77(37-71)岁,平均病程44.74
目的:比较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的生脉注射液和活血化瘀的丹参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HF)是否优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加用活血化瘀的丹参注射液.方法:112例心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未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患者精子DAZ缺失、原因及单精子注射遗传风险探讨。方法:2002年2月-2002年7月接受辅助生育治疗的原发不育夫妇,取卵
目的:2型糖尿病(中医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本病发病率为2%-4%,且有升高趋势,它与癌症、心脑血管病被称为世界性三大疾病.近年来中医界展开了治疗2
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肝毒清颗粒对酒精性肝病合并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同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D大鼠进行酒精灌胃制作酒精性肝损害的动物模型,观察肝毒清颗粒对酒精性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