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其语法特征又十分复杂,所以心理状态动词是汉语中较为重要而特殊的一类,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也是一大难点。近年来,众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关于心理状态动词的本体研究日渐增多。但是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心理状态动词的习得研究相对较少,而针对英语国家学生的汉语心理状态动词的习得研究更是没有。所以,本文以英语国家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文雅丽对汉语心理状态动词的定义为基础,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研究范围,以众多学者均认同的29个心理状态动词作为核心考察词,对英语国家学生汉语心理状态动词的习得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丰富相关的研究成果。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前人对心理状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研究目标等方面。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语料的选取和范围、语料的标注和研究步骤。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笔者从心理状态动词词汇等级和学生汉语水平等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心理状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和正确率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来了英语国家学生对心理状态动词的习得情况,并试图对这一结果进行解释。在第四章中,笔者结合研究结果就心理状态动词的对汉语教学予以教学建议。综合分析之后,笔者得出结论如下:英语国家学生的心理状态动词的使用不均衡。学习者在使用心理状态动词时,都倾向于选择“喜欢1”、“希望”、“想”、“相信”、“关心”、“愿意”、“想3”、“想4”、“爱1”、“爱2”等甲级词。但是心理状态动词的使用频次与其所属的词汇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心理状态动词的等级越高,其使用频次就会越低。而心理状态动词词汇等级越低,其使用频次就会越高。英语国家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心理状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存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在乙级心理状态动词和甲级心理状态动词的使用频率方面。在使用心理状态动词时的正确率方面:从整体上来说,出现的偏误情况较少,习得情况较为理想。根据平均正确率,似乎不同水平阶段的留学生们对本文所选定的29个心理状态动词的习得情况都能够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好,甚至最后可以完全习得,达到母语者水平。但是,根据差异性检验,我们得知留学生使用汉语心理状态动词的正确率并没有随着其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英汉心理状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的共性特征使英语母语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心理状态动词时产生了正迁移,使用频率和正确率明显较高。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也是留学生部分心理状态动词出现偏误的原因之一。留学生在习得心理状态动词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语义偏误,主要的偏误类型为误代。误代偏误中又主要以近义词的混淆为主。关于英语母语留学生心理状态动词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正确率的综合考察方面:笔者从中找出了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但是正确率较低的词语。这些词语分别是“希望”、“想3”、“尊重”、“满足”、“愁”、“放心”、“伤心”、“怀念”。这些词语属于留学生倾向于使用,但是使用的正确率却不高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词语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