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织物的抗穿刺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刺材料是用来保护人体免受刺刀、匕首等锐器伤害,主要用于装备巡警和狱警等公安执法人员。本课题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GA68-2008《警用防刺服标准》制作了标准刀具和动态防刺测试仪,评价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平纹织物、无纺布、三向正交织物和针织物的抗穿刺性能,然后分别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乙烯基酯树脂(添加纳米粒子和不添加纳米粒子)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平纹织物进行处理,并在织物上层添加金属平纹织物,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GA68-2008《警用防刺服标准》进行动态防刺测试;参照ASTM Standard F1790-05和ISO Standard13997进行了准静态防刺测试,考察织物抗穿刺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经乙烯基酯树脂(添加纳米粒子和不添加纳米粒子)处理、附加金属织物、均能有效提高织物的抗穿刺性能,达到GA68-2008标准的要求,并明显减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的层数,降低防刺材料的厚度,金属织物对防刺材料整体的柔软程度没有明显影响,经乙烯基酯树脂处理的织物的硬度略有增加。试验结束后,使用显微镜对试样进行观察,发现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试样的损伤形式有着很大的影响,金属织物在冲击能量最强的阶段吸收部分能量并钝化刀刃,减少对织物的冲击,并在刀具刺入的整个过程中持续给刀具以阻力;纯织物表面纱线弯曲、侧移明显。而经乙烯基酯树脂处理后,纱线弯曲和侧移现象减少,损伤程度减少,树脂有裂纹产生,纳米SiO2粒子的添加增加裂纹数量,增加对刀具的阻力。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影响下,传统制造业的销售和制造模式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之中。探索这种变化的规律是历史赋予制造业人员和科研人员的伟大使命。为研究如何提高
下料往往影响着生产线效率和后续工序的质量。与传统下料方法相比,应力断料法有低能耗、高效率、节约原材料、减少刀具损耗等优点。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塑性材料的折断机构。本文以应力断料法和裂纹技术为基础,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探讨了塑性材料折断机构的工作原理,完成机构的初步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建模和装配。最后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本文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传统下料方式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虚拟
雷达在现在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车载雷达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由于它信息化程度高,作战机动性强,这些优点确立了它在现代战争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车载雷达隐蔽性能
针对目前不同厂商开发的机织物CAD和CAM系统文件格式互不支持的现状,从纺织CAD生成的织物文件的存储结构分析入手,以法国力克公司的ColorWeave软件的*.tis文件为研究对象,运用wi
创伤或手术等造成的周围神经缺损是修复重建外科的常见疾病,使得临床上需要大量移植物作为修补材料,包括自体、异体和人工合成移植物。由于来源不足、供区功能障碍及容易发生
本论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5422)资助,经过对总线协议、容错机制、故障的选择性样本特性与空闲时间的准确认知后,提出了在有错误情况下总线故障建模的方法并用于预测
直线电机在例如物流系统、工业设备、交通与民用以及自动化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直线电机已成为一个关注热点。而直线电机的运动控制器是其性能好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潜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合成了甲基丙烯酸
堤坝渗漏与形变监测是对堤坝在汛期进行早期预警的重要手段。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以温差和应变识别为基础,在需要长距离和连续监测的堤坝形变、渗漏监测上有优势。针对分布式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