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术对不同类型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对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后心脏结构、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住院并成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65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8例、持续性房颤组27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完善心脏彩超、SF-36健康调查问卷及6分钟步行试验检查,分析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1.超声指标:术前,持续房颤组与阵发房颤组相比较,左房内径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左房整体应变较减小(P<0.05);随访至6个月时,阵发房颤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左房整体应变均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房颤组左房内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左室射血分数、左房整体应变术后3个月时相比于术前开始出现升高趋势(P<0.05);两试验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两腔心切面左房应变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四腔心切面左房应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F-36生活质量评分:术前,相比于持续房颤组,阵发房颤组术前SF-36评分较高(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组内分别比较躯体健康总测评、心理健康总测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时SF-36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持续房颤组躯体健康总测评改变值、心理健康总测评改变值较阵发房颤组大(P<0.05)。3.活动耐量:术前两试验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组内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增高,且阵发房颤组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升高(P<0.05),持续房颤组在术后6个月时6分钟步行距离才开始增加(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导管消融术能够明显改善持续房颤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房整体应变及活动耐量。2.导管消融术后阵发房颤患者活动耐量较术前显著增加。3.导管消融术能够显著改善持续房颤和阵发房颤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且对持续房颤患者更明显。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讨论了天然产物(-)-α-kainic acid的全合成研究工作;第二部分是金属锰催化的酮的不对称氢化。第一部分是烯炔环异构化反应在天然产物(-)-α-Kainic acid全合成中的应用。以(-)-kainic acid为主要代表的kainoid amino acids是一类结构独特的氨基酸。多数kainoid amino acids家族的分子都具有优
非对称微纳马达是可以将外部的化学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自身动能的微纳米器件。因其在物质传递及载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红细胞(RBC)是人体中最简单的细胞,它的细胞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非免疫原性。红细胞膜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复合了红细胞膜的微马达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实现其在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靶向治疗。本论文以红细胞膜为模板制备
目的: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常伴有睡眠异常,睡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ic,EEG)的参数发生改变十分常见,但睡眠脑电图参数是否能作为抑郁障碍
磁暴和亚暴是磁层动力学的基本过程,都是地球空间能量输入,耦合和耗散的过程。磁层与电离层的耦合是磁层磁暴和亚暴期间重要的物理过程,对其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对空间天气预测有研究价值。磁场中电流体系是磁层内能量物质输运的基础结构,深入分析电流体系构架对于揭示磁层亚暴机制有重要意义。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两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亚暴现象及其物理过程和电流体系,第二章对所涉及的卫星计划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沉积学基本理论,结合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了神农架地区中元古代神农架群台子组的沉积特征、划分了沉积相类型,总结了台子组沉积演化规律,根据他人沉积模式,画出台子组的沉积模式。台子组底部由蛋青色砂砾岩、下部由灰色、肉粉色细粉晶白云岩组成,中部为灰绿色、浅灰色石英中、细砂岩、粉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上部则发育粉砂岩—泥岩韵律。通过研究台子组地球化
[目 的]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目前已成为我国在册吸毒人员滥用最多的毒品种类,严重威胁社会安定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其中肠道出血、梗阻等并发症引起的肠源性
目的:通过分析377例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 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 NA)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及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中多倍体肿瘤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和YA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多倍体肿瘤细胞进行基因芯片筛
目的:研究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目前,能源短缺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微藻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微藻油脂含量是制约生物柴油产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有效提高微藻油脂含量依旧是微藻生物能源领域亟需解决的瓶颈技术难题,本研究创新性的采用光催化纳米颗粒作为处理微藻的一种技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微藻的油脂积累,同时对其促进作用机理进行探索,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首先,以实验室保存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