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生及消解机制初探——以天涯社区“青岛辛家庄事件”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入,网络集体行动也由“间歇式爆发”发展到“经常上演”。本文以天涯社区“青岛辛家庄事件”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视野出发,秉持着客观中立的学术态度,对网络集体行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生及消解机制时,将网络集体行动分为“启动阶段”、“符号化互动阶段”、“爆发阶段”和“消解阶段”,并进一步细化每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策略选择。同时对网络集体行动的的预期和潜在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网络集体行动爆发的驱动力量。   通过分析,本研究认为,网络集体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集体行动,通常发生在网络公共领域,其参与主体是网民,行动的主要方式是参与者借助电子符号(诸如文字符号、图象符号和声音符号等)发出口头抗议和表达,并借助网络媒介的便捷性将彼此的陈述、意见和观点以电子符号的形式传播出去,最终形成互动性的网络集体行动。网络集体行动往往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与匿名性、低成本性和高效性、超时空性和弱规范性。   在对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生及消解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诱致信息的发布以及网民的关注在网络集体行动的启动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在符号化互动阶段,行动参与者的角色扮演、网络动员及策略选择,进一步凝聚了信息资源、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网络集体行动的爆发阶段,合作和协同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一些集体性决策得以形成。此外,虚拟意见领袖争夺话语权、信任危机的出现、议题的转换都成为网络集体行动消解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如今“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词汇,无论个体还是社会都在越来越频繁地提及这个词,风险已成为一种背景性的现实存在,成为社会结构的内在构成。互联网的发展又凸显了现代社会的风险特质,已经对社会秩序、社会心理与社会结构造成了冲击力,改变了风险社会中风险的呈现、转移与分配逻辑[1]。伴随颠覆性科技创新与社会转型发展,我国已然迈入“高风险社会”,仅在食品安全领域就已发生诸多危机事件。风险社会所具有的风险无序性
学位
成都人日常休闲娱乐活动是上茶馆打麻将,这是成都人民的特色。成都人从封建时代起就在茶馆里打麻将,在麻将馆里喝茶,在娱乐中面子互动、信息互通,消磨几乎全部的闲暇时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环境迅速变化,使城市开放度和国际化日益提升,北京这个国际性大都市以其各种优势和声誉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口聚居于此。回
本研究以中国制度与经济的宏观变迁为背景,从职业获得角度,以体制内单位成员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料,运用二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个体性因
当下,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熟人社会”慢慢转变成为“生人社会”,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也随之逐渐受到影响与改变。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问题突出,人
儿童社会化是社会学以及教育社会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南京市“童学教育”作为研究个案,探索其办学模式、作文课、公益讲座、夏令营。家长沙龙等活动形式,对儿童独立人格的培
近年来,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按照帕森斯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与角色密切相关,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劳动力市场,进入社会公共领域,较之以往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