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入,网络集体行动也由“间歇式爆发”发展到“经常上演”。本文以天涯社区“青岛辛家庄事件”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视野出发,秉持着客观中立的学术态度,对网络集体行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生及消解机制时,将网络集体行动分为“启动阶段”、“符号化互动阶段”、“爆发阶段”和“消解阶段”,并进一步细化每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策略选择。同时对网络集体行动的的预期和潜在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网络集体行动爆发的驱动力量。
通过分析,本研究认为,网络集体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集体行动,通常发生在网络公共领域,其参与主体是网民,行动的主要方式是参与者借助电子符号(诸如文字符号、图象符号和声音符号等)发出口头抗议和表达,并借助网络媒介的便捷性将彼此的陈述、意见和观点以电子符号的形式传播出去,最终形成互动性的网络集体行动。网络集体行动往往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与匿名性、低成本性和高效性、超时空性和弱规范性。
在对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生及消解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诱致信息的发布以及网民的关注在网络集体行动的启动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在符号化互动阶段,行动参与者的角色扮演、网络动员及策略选择,进一步凝聚了信息资源、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网络集体行动的爆发阶段,合作和协同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一些集体性决策得以形成。此外,虚拟意见领袖争夺话语权、信任危机的出现、议题的转换都成为网络集体行动消解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