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aromyces rugulosus O1侵染葡萄及葡萄应答调控机制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it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因其水分和糖分含量高,在采后极易受到病原菌侵染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葡萄的主要致病菌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 genus)、青霉属(Penicillium genus)等,许多致病菌会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A(OTA)。因此控制葡萄采后病害对于葡萄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而深入了解病原菌对葡萄的侵染及葡萄的应答调控机制,对于葡萄采后病害及OTA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Talaromyces rugulosus O1是课题组前期从腐烂葡萄上筛选的一株OTA产生菌株。论文以该病原菌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葡萄的侵染作用和机制,以及葡萄对病原菌侵染的应答调控机制。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4℃和20℃条件下,T.rugulosus O1均能导致葡萄腐烂的发生,且在20℃条件下,葡萄腐烂的情况极其显著。T.rugulosus O1侵染葡萄18 h时大部分孢子萌发形成芽管,36 h时可以看到大量菌丝的延伸并向外扩展。T.rugulosus O1侵染葡萄会在伤口处产生OTA。(2)OTA使葡萄果实产生腐烂病状,且OTA对T.rugulosus O1侵染葡萄具有促进作用;T.rugulosus O1侵染葡萄时可分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ectin methylgalac turonase,PMG)、C1酶(内切1,2-β-D葡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1,4-β-D-glucanase,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五种细胞壁降解酶,且PG和β-G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酶活结果基本一致。葡萄受T.rugulosus O1侵染后,体内抗性相关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相对提高,PPO、CAT、POD和PAL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酶活结果基本一致。(3)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了T.rugulosus O1侵染葡萄的机制,结果表明在T.rugulosus O1侵染葡萄过程中,包括5个与细胞壁降解相关的基因、1个与OTA合成相关的基因、1个与pH调节相关的基因、2个与抗氧化反应相关的基因、4个与效应蛋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在18和36 h均不同程度地上调。(4)利用转录组技术分析了葡萄对T.rugulosus O1侵染的应答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被T.rugulosus O1侵染的葡萄中,一些与细胞壁防卫、PTI免疫反应、植物凝集素、病程相关蛋白(PR)相关的基因,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18和36 h均显著上调,从而参与葡萄对病原菌侵染的应答反应。
其他文献
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经过以“双保”为主线的科学调研之后,5月20日,在全区“保增长保红线”加快审批工作会议上,为确保500个项目的用地、用海报批工作顺利完成,决心开展为期40天审
延绵达千万年的百越传统文化,是壮族的精神家园。从百色盆地的石器到柳江人,从左江畔的花山壁画到红水河岸边的铜鼓,从《布洛陀》诗经到《刘三姐》,无一不流淌着壮族先祖的殷殷血
在“保增长、保红线”,确保完成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以及迎接第19个全国“土地日”的大背景下,广西国土资源厅首次举办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电视大赛”,以非常之
母性行为是雌性哺乳动物表现出的一种受动机驱动且组织严密的行为,该行为的正常表现保障了后代的生存发育。多个关键脑区参与调控母性行为,如内侧视前区(medial preoptic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