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全球儿童可治疗性盲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研究晶状体蛋白致病突变的致病机制对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全球儿童可治疗性盲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研究晶状体蛋白致病突变的致病机制对寻找新的先天性白内障非手术治疗方式有指导意义。故本研究选取已报道的γS-晶状体蛋白S39C突变,探究其对蛋白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阐明其致病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构建γS-晶状体蛋白野生型和突变体原核质粒,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诱导蛋白大量表达并纯化蛋白。运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拉曼光谱等生物物理学方法探究S39C突变对蛋白结构的影响,并探究突变对蛋白的热稳定性,盐酸胍稳定性,应对紫外辐射以及氧化应激的稳定性的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γS-晶状体蛋白野生型和突变体的二聚体结构,分析S39C突变对γS-晶状体蛋白二硫键连接的二聚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内外源性荧光、圆二色光谱和拉曼光谱结果提示S39C突变未明显改变γS-晶状体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溶解度实验显示S39C突变降低了蛋白的溶解度。从蛋白稳定性实验的结果中可以发现,S39C突变显著降低了蛋白热稳定性、盐酸胍稳定性、紫外胁迫稳定性和氧化应激稳定性。在氧化条件下,突变体蛋白结构变疏松,疏水区增加,不能与野生型蛋白一样形成二硫键连接的二聚体。S39C突变提高了蛋白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使得突变蛋白在氧化条件下更容易聚集沉淀。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表明S39C突变改变了γS-晶状体蛋白亚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并阻止了二硫键连接的二聚体的形成。研究结论:S39C突变破坏了γS-晶状体蛋白的二硫键连接的二聚体结构,降低了突变体蛋白溶解度和应对环境应激的稳定性,提高了蛋白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使突变体蛋白更容易聚集沉淀从而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N-acetyl-seryl-aspartyllysyl-proline,Ac-SDKP)通过调控刺猬(Hedgehog,HH)信号抑制SiO2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肿瘤浸润被膜部位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发现和筛选骶骨脊索瘤中潜在的致病突变基因,探讨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并寻找未来有效的治
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外力冲击视神经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视功能损害。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Endoscopic transnasal optic canal decomp
汉语和阿拉伯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自然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在阅读方向上体现为汉语是从左到右的阅读模式,而阿拉伯语则是从右到左的阅读模式。这种差异,无疑为阿拉伯汉语学习
圆叶菝葜(Smilax rotundifolia)和沃氏菝葜(Smilax walteri)是北美菝葜属植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两者为姐妹关系,虽然有着相似的形态结构,但两者所适宜生境不同。S.rotundifolia广泛分布于美洲东部,常见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林下;而S.walteri主要生长于美国东南部湿地环境当中。前期对S.rundifolia和S.walt的研究中,多数集中在生理性状和与真菌互作
目的:胃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攀升。早期胃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但胃癌起病隐匿,患者发现时往往已处于进展期甚至晚期,预后较
白云金矿是辽东青城子多金属矿集区内的一座大中型矿床。为了调查白云金矿的区域构造背景,进而开展深部找矿,我们通过布设密集台阵,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建立了白云金矿及其周边区域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2016年8月-11月,我们在以白云金矿为中心的约15km×14km区域内布设了21个宽频带地震台,并进行了为期约3个月的连续观测。我们利用记录的地震波形中的垂直分量,经0.8-5s周期的带通滤波、归一化、
目的:本实验研究尝试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尝试对其培养后分泌的外泌体应用最简易、最常用的超高速离心分离的方法进行提取及并进行特征化
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病死率高、致病机制复杂且具有严重并发症的危重疾病,然而目前仍然非常缺乏有效的治愈药物。秦皮苷(Fraxin)是从中国传统中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