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数量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然而矿区土地破损不断加重,这给我国本已存在的人地矛盾施加了新的压力。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矿山毁地,如何恢复已损耕地的生产能力,就成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其中,对耕地破损规律的认识以及受损程度的评价是关键。尽管人们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矿山损地的科学研究上做了积极的投入,但事实表明目前所做工作还远远不够,有针对性的考虑地表塌陷变形的耕地受损综合评价理论还不够完善。本文对采矿塌陷区耕地破损的预计以及评价方法研究将为此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撑。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工矿区受损农田修复和精细化整理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BAD04B03)”的支持下,分别从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以及土地质量评价方法理论出发,在分析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采矿塌陷区地表耕地受损的具体过程进行了受损预测及评价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①分析和总结了采矿塌陷预计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适合用于采矿塌陷区耕地受损预测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②分析总结了采矿塌陷区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随机介质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了水平成层开采情况下地表移动变形三维预计公式,特别是对采矿中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地表附加沉降预计进行了分析研究。③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耕地质量影响因子,并将之与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联系起来,从而对采矿塌陷区耕地破损机理进行了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矿区耕地破损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④对于典型开采实例,采用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从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到耕地破损综合评价进行了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塌陷盆地耕地破损的一般特征。⑤分析总结了本文研究工作,形成结论;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并对该课题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