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150-腔的奥司他韦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感冒,其简称为流感(influenza或者flu),可直接影响人的呼吸道和免疫系统,严重时可危急人类生命并导致人类死亡。流感病毒的特点为:快速的传播速度、极强的传染性、迅速变异的能力、短暂的潜伏期、很强的致病性。神经氨酸酶(NA)通过裂解末端唾液酸残基与血凝素糖蛋白之间的糖苷键,对新产生的病毒粒子的释放起到重要的作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已成为抗击流感病毒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已有一批对甲型和乙型流感都有效的NAIs被开发出来,如扎那米韦、奥司他韦、兰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但是伴随NAIs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针对不同抑制剂的耐药株被相继报道,尤其是对奥司他韦,因此研发新型、高效、抗耐药性的NA抑制剂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已报道的晶体结构分析了 N1神经氨酸酶与奥司他韦的结合方式,发现奥司他韦C-5位氨基在空间上与150-腔最接近,对该位点进行修饰,可以在该位点使用一些疏水性基团,使其占据150-腔,可提高化合物的抑酶活性、抗耐药性和选择性。本论文针对现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缺陷和本课题组前期的发现,在NA/NAI适配性研究和150-腔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和多位点结合等设计策略,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42个奥司他韦衍生物:硫脲类奥司他韦衍生物(A系列)22个化合物和联苯取代的奥司他韦衍生物(B系列)20个化合物。本论文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A1对H3N2(IC50=1.64 μM)与H1N1(IC50=2.08 μM)NAs均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虽然细胞活性与OSC相比有较大差距,但也为新型奥司他韦衍生物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B系列化合物的整体活性较好,其中化合物B20对H1N1 NA(IC50=0.021 μM)表现出优于阳性对照OSC(IC50=0.024 μM)的抑制活性。该化合物对H5N1-H274Y耐药亚型(IC50=9.73 μM)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抑制活性,与OSC(H5N1-H274Y,IC50=6.59 μM)相当。此外,化合物B20在细胞水平的抗流感病毒活性也与奥司他韦相近。总结:本论文通过靶向NA的150-腔设计合成了两系列C-5位氨基修饰的奥司他韦衍生物。B20,可将其作为先导化合物提供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A系列和B系列化合物构效关系(QSAR)的进一步研究,为今后奥司他韦衍生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在深入分析JPEG2000图像压缩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嵌入式平台数据处理能力较弱的缺点,提出了量化步长选择、改进的率失真处理等多种优化方案,并对离散小波变换在XScale上的
1998年,Torkkola提出了反馈分离结构的信息最大化算法,该算法对应于稳定的ⅡR滤波器,只能用于最小相位混合.而真实的环境往往包括非最小相位传输系统.本文在分析反馈分离算法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深远,用荣辱观指导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成就感和自豪感的教育。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燃油分析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系统的组成。并讨论了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功能。系统采用FPGA作为数据采集触发信号源,实现了精确定时的数据采集,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本试验采用三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萨能公羊为试验动物,分别于饲前和饲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瘤胃液,并在体外培养0、8、16h后抽取样本,测定样本中氨基酸的含量和酶的活性。试验
对新疆福海县一群羊外寄生虫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和药物治疗。经诊断,病原为绵羊痒螨和毛虱混合感染,用阿维菌素长效缓释油胶进行治疗后,全部治愈,效果良好。
ARM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利用Atmel公司的9200芯片设计组成一个最小系统,主要分析硬件系统的详细启动过程,实际移植U-boot的源代码成功启动硬件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电子商务,连接了农村和城市的沟通渠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农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增加了农民的平均收入,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