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测量的苯甲醚碳烟生成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hvhuhuiui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激发了人们对替代能源的探索。生物质燃料由于具有可再生、排放少等优点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对于生物质燃料的研究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燃料燃烧产物,如碳烟、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简称PAH)和NOx等污染着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实现燃料的清洁燃烧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之前的研究表明,木质素的典型分解产物——苯甲醚能显著降低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为了探究极具潜力的第二代生物质燃油苯甲醚对碳烟生成的影响,本文以传统柴油的实验室替代研究燃油正庚烷为基础燃油,在正庚烷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苯甲醚,并在其稳定的对冲层流扩散火焰中研究其碳烟生成的过程。本研究使用消光法和激光诱导炽光(Laser Induced Incandescence,简称LII)测量方法对其中产生的碳烟进行测量,分析了苯甲醚的分子结构对燃油燃烧所生成碳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油中的苯甲醚会促进燃油燃烧过程中的碳烟生成。随着混合燃油中苯甲醚含量的增加,火焰中生成碳烟的量不断增加,混合燃油燃烧生成的碳烟体积分数几乎成指数函数增长,而燃油中所含的氧会降低碳烟的生成。由此可见,苯甲醚所含的一个苯环对碳烟生成的促进作用大于一个氧原子对碳烟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通过改变氧化剂中的含氧量和燃油在燃烧过程中的应变率(拉伸率)进一步研究苯甲醚燃烧过程中碳烟的生成特性。当氧化剂中具有较高的氧含量的时候,燃油燃烧生成的碳烟较多,在氧化剂中的含氧量从30%变化到40%时,碳烟的生成量接近线性增长。当燃油与氧化剂的流速增大时,燃油在燃烧过程中的应变率(拉伸率)也随着变大,所产生的碳烟也随之变少。流速从15 cm/s变化到25 cm/s时,碳烟的生成量接近线性下降。对冲层流扩散火焰中的上述参数均对苯甲醚燃烧过程中的碳烟生成有较大影响,而且,其对碳烟生成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氧化剂中含氧量>燃油中苯甲醚的含量>燃油流速和氧化剂流速。
其他文献
雪峰山地区位于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在构造上属于中上扬子地块,同时也是华南地块的核部。雪峰山陆内构造系统经历过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等等,具有复杂的时空结构。雪峰山基底在隆升过程中因重力原因发生滑脱,在研究区内分布多套滑脱地层,后期受南东方向的构造力产生一系列褶皱。由于其复杂的构造样式,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依托“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 02
钨锡成矿作用的解耦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钨锡解耦机制还并不完全清楚。南岭是世界最大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尽管钨、锡成矿均与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但钨、锡在同一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矿区不同成矿事件以及同一成矿事件空间分区上均呈现明显的钨锡解耦现象,是开展花岗岩浆作用与钨锡成矿解耦机制的理想场所。成矿带尺度上同一成矿事件的钨锡解耦已开展过初步研究,而区内矿床尺度不同成矿事件对钨、锡成矿的解耦机制仍缺乏系统研
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选择一典型研究区,内有耕地和盐荒地,通过观测耕荒地地下水位、矿化度、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导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Visual MODFLOW4.1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耕荒地之间的水流通量和盐分运移规律,为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治土壤盐碱化和促
研究目的:近年来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对其进行及时的预防、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防治传染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本论文从预防诊断角度,通过对海南省重要的传染病动物储存宿主啮齿类动物携带的鼠源TTV病毒RoTTV(Rodent Torque teno virus,RoTTV),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溯源,并建立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海南省啮齿类动物来源TTV的感染情况及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的器件参数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依据,如短路电流密度(JSC)、开路电压(VOC)和能量转换效率(PCE)等。这些关键参数在实验上比较容易测量,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有效的理论模型来评估这些关键参数,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验。因此,理论上很难得到有效的能和实验匹配良好的关键参数,导致了在DSC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理论对实验的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和DSC性能提高缓慢。于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决定其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而有机染料又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设计新型高效的染料分子是提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主要方法。双供体型有机染料因其具有高振子强度和宽光谱吸收范围的特性,而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以双供体型结构有机染料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型有机染料。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进一步研究了
乳液作为一种典型的胶体分散体系,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石油化工等行业,如:载运亲脂性生物活性药物,石油的开采与运输等。Zeta电位测试技术可对胶体颗粒进行电泳测量,获得界面双电层滑移面处的电势;具有界面选择性的二次谐波(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光谱技术可探测界面分子信息。这两项技术均可对乳液界面进行实时原位的探测,进而研究不同结构分子在水油界面的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和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精神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带给人们很大的经济负担。尽管该病的病
天然来源化合物往往具有强力的生物活性,是重要的活性先导化合物来源。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仅仅是前提,确定其靶标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活性化合物靶标的明确不仅对活性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研究其在生命体内的作用机制也是关键。因此,设计出一种探针分子并通过其钓取到天然状态下的靶标蛋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一般活性小分子探针是将活性化合物和生物素(Biotin)等
近年来,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大,由此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而开发新能源需要优秀的储能装置,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渡金属钒酸盐具有储量丰富、理论容量高等特点,成为了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仍然存在电子电导率低、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等问题,导致目前研究进展缓慢,电化学性能欠佳。本文从锰系钒酸盐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复合改性出发,通过常压微波辅助液相法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