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结构楼层中的质量和刚度等分布的不规则,造成楼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从而使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各楼层受到的惯性力与楼层抗力不共线,结构将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平动与扭转耦联的变形特征。平扭耦联是一个空间问题,不便简化为平面问题处理,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计算分析,尤其是非弹性动力分析,都有很大的难度,研究工作还不是很深入,难以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国内外有关结构扭转的设计规定主要基于单根构件试验或振动台模型试验,对于结构层次的规定更多的是基于震害经验,缺乏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深入开展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的研究,为完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文提供依据,这项工作将是十分必要和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构非线性地震扭转作用和扭转效应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9978055),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影响平面不规则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结构参数,研究了不同地震动类型和双向水平地震输入对结构扭作用和扭转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有限元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维非弹性地震反应动力分析程序,对依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的不规则结构进行地震反应模拟分析,讨论了现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上述工作,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果: 1、以有限元分析程序FEAP(v.7.3)作为平台,分别编制了层间模型和基于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的杆系模型两种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其中,层间模型主要用于结构参数分析,杆系模型用于代替不规则框架的结构动力试验。另外,在开发平台中还添加了与地震反应分析相关的功能。 2、采用解析法对单层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弹性影响参数加以确认,分析了各参数对结构反应的影响;采用模态分析法确定了多层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影响参数,研究了楼层强度偏心距对结构非弹性扭转耦联反应的影响,由此提出控制结构非弹性扭转反应的相关措施。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模拟了单层与多层钢筋混凝土不规则框架结构的非弹性地震反应,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3、根据地震动类型的划分标准,考察了各种类型的地面运动对偏心结构非弹性反应的影响程度;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分别模拟了单层和多层不规则结构在不同类型地面运动作用下的强震反应过程,对结构的变形峰值与滞回耗能情况进行了考察。 4、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均匀偏心结构的非弹性扭转耦联反应进行了分析,考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察了强度偏心距对结构非弹性扭转祸联反应的影响程度,并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模拟分析了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过程。 5、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模拟了典型建筑场地上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状态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设计条款满足抗震设防水准要求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讨论,得出了一些初步性的分析结果。 平面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扭转反应分析是结构抗震领域中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的结构空间动力非线性分析程序,结合抗震规范的设计要求,开展对不规则结构的空间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与评估,有利于提高结构的设计水平,改进抗震措施,从而减少实际扭转震害的发生。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结构分析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