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十分重视利用报刊来进行思想理论的宣传,将党报作为争取群众、鼓动群众,组织和领导群众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地下宣传组织被破坏殆尽,中共中央决定由武汉迁回上海,积极重建新闻宣传网络。在革命的重要转折关头,《布尔塞维克》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了。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理论报,《布尔塞维克》承担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中国共产党革命方针、政策、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攻击及分析理论事件等任务。在5年的时间里,共出版52期,真实记录了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深刻反映了《布尔塞维克》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党报党刊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媒介,目前学界的研究并不多,且多为新闻传播史、报刊史等通史类研究,涉及的方面也多是概括性的介绍。《布尔塞维克》的研究则更为稀少。因此,笔者试图在收集、分析和总结概括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布尔塞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具体宣传内容、宣传宣传形式、宣传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概括。本文定格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国统区,且时间跨度以《布尔塞维克》存在时间为准,即1927年-1932年,共五年时间。通过对《布尔塞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为当代党报党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材料。文章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创新;第二部分简略概述了《布尔塞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包括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中共地下宣传组织的恢复、共产国际的帮助、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蔓延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与出版;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布尔塞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宣传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粉碎国民党反动派虚假宣传、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坚持共产国际的指导;第四部分主要从封面及其栏目设置如专刊、广告、寸铁、读者的回声五方面简述了《布尔塞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形式;最后一部分论述了《布尔塞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是基于前四部分基础上的总结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