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完善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WTO,在金融服务领域承担了实质性市场准入义务,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经营特点鲜明,存在的风险隐患日益突出,应该尽快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立法。本文紧密联系中国外资银行进入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各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经验及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有关国际银行监管的系列文件,系统地探讨了应该如何完善我国关于外资银行的监管立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经营特点,着重论述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必要性。笔者认为这种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防止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业的损害和控制,保护国内银行免遭外资银行不正当竞争损害,避免和减少外资银行自身的风险,保护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防止扰乱国内金融秩序等。接着介绍了我国现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阐述了新颁布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对旧《条例》的修改内容,既指出了新《条例》进步的一面,同时也深入地剖析了新《条例》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立法仍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笔者认为这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取向存在问题,市场准入立法不完善,风险监管立法不完善,谨慎监管指标不科学,监管方式落后,重要立法缺位等。特别是《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在WTO法领域,属于政府部门的规章和政策。当执行败诉裁定要修改时,期限一般很短,国内银行和监管部门很难完成相应的调整,不利于保护内资银行的利益和维护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构想。首先,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一部专门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可以为我国内资银行提高竞争力和相关政策调整赢得1到5年的调整期;二是确立优化监管、开放与谨慎监管并重、适度保护本国银行业、创新等外资银行监管立法原则;三是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权;四是要明确外资银行的待遇;五是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科学的监管指标和监管方式,完善危机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等。
其他文献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是行政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立法上就存在条文粗疏笼统,可操作性差的缺陷
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论是我们分析、研究、评判诉讼制度设计合理性的重要工具。理想状态的刑事诉讼构造是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的等腰三角形形态。刑事审前程序在整个刑
“谋而未行”是指仅有共谋、没有实施行为的情形,是一种“谋”“行”分离的单纯谋议行为。正犯是否仅限于实施了客观实行行为者?谋而未行者是否只能是组织、教唆、帮助犯,抑
学位
在朝鲜半岛维护现有的停战机制、同时以新的思维寻求建立持久和平的半岛安全机制,仍是有关各方的长期任务。后冷战时代的朝鲜半岛为什么要建立新的安全机制?未来的半岛究竟需
安全问题制约着欧洲各国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同时,对安全问题的研究也是欧洲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全面介入以及二战后始发的一体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法律制度还不够系统,漏洞较多,具体规定也不足,导致了房地产融资市场频频发生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因此,建立、健全房地产融资法律制度对
社会分层是每个社会固有的现象,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何引导社会分层,避免不合理的社会阶层分化,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重点。目前有关社会分层的研究,一般都是从社会学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