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氟既是天然的致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因,又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燃煤的重要污染物。氟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过量摄入氟可累及机体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对骨骼和牙齿的损害。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群暴露于氟的机会愈来愈多,有关氟的毒性和茶叶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潜在的遗传毒性的研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我们选择氟化钾和对环境中氟有较强富集作用的茶叶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氟化钾和高氟茶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和DNA损伤,试图探讨氟的遗传毒性,并为茶叶的安全饮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绿茶A、绿茶B和对照茶浸提液中氟化物的含量。通过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比色法检测氟化钾和不同浓度的茶叶浸提液对V79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了解浓度-时间-毒性效应关系;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探讨氟化钾和2种高氟茶的致突变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氟化钾和高氟茶浸提液对V79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及类型,比较含不同氟含量的茶汤对DNA损伤程度的差别。结果:绿茶A、绿茶B和对照茶浸提液中氟化物的浓度分别为2330mg/kg、1390mg/kg、7.53mg/kg。绿茶A、绿茶B的氟含量超过了农业行业标准;在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比色法都检测到:氟化钾、绿茶A和绿茶B茶汤对V79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在台盼蓝拒染法试验中,从4h和24h的半数抑制浓度知,氟化钾的IC50明显低于三种茶叶,且对照茶〉绿茶B〉绿茶A,在4h(2.50~10.00mg/mL剂量范围)和24h作用后,氟化钾、绿茶A和绿茶B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茶(p<0.05),且绿茶A的毒性大于绿茶B(p<0.05)。在MTT试验中,氟化钾和绿茶A、绿茶B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茶(p<0.05),且在作用4~24h时,绿茶A的细胞存活率低于绿茶B(p<0.05),氟化钾和3种茶的各时点的IC50分析发现,平均IC50分别为28.18mg/mL(对照茶)>23.24mg/mL (绿茶B)>20.26mg/mL(绿茶A)>0.93 mg/mL (氟化钾);Ames实验发现氟化钾和高氟茶绿茶A和绿茶B均无致突变性,但氟化钾在5000ug/皿剂量上对TA98、TA100、TA102三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中,氟化钾、绿茶A和绿茶B浸提液可引起V79细胞的DNA损伤,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重。氟化钾的DNA损伤作用(p<0.05)>绿茶A(p<0.05)>绿茶B(p<0.05)。而对照茶在各个浓度上与阴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绿茶A、绿茶B的氟含量超过了农业行业标准。氟化钾、绿茶A和绿茶B汤对V79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细胞毒性大于对照茶,氟化钾在低浓度对V79细胞的毒性大于高氟茶。Ames实验发现氟化钾、2种高氟茶汤均无致突变性。氟化钾、高氟茶汤可引起V79细胞的DNA损伤,氟化钾的DNA损伤作用(p<0.05)>绿茶A(p<0.05)>绿茶B(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