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社会中小农思想的长期沉淀,加上建国以来以户籍为划分依据形成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二元划分方式,使得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协调,农村不管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都无法与城市接轨和融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迅猛推进,农村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农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对居住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农村社区治理作为其必要的选择手段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梳理与归纳法、学科交叉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在城乡二元发展的今天,城乡不均衡发展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本章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介绍农村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治理、社区治理和城乡均衡发展的相关概念,其次在阐述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只有均衡的城乡发展关系才能保证本国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并对理想的城乡均衡发展特征做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农村社区治理可以实现上述城乡均衡发展的表现,故而得出应当将农村社区治理作为均衡城乡发展的必要手段这一结论,另外在阐述相关农村社区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对何为完善的农村社区治理标准做了总结与归纳。第三部分首先闸述了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现状分析,从社区治理三个层而分别对我国现阶段社区治理的现状作出描述,对照上文所述的完善的农村社区治理标准分析我国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主体困境、内容困境和手段困境。第四部分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农村社区困境的成因,从农村社区的经济基础入手,阐述了农村经济水平落后、财政资本和人力资本缺乏对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制约,另外从上层建筑方面分两个角度,即政策规范等硬约束和社会资本等软约束入手分析了对农村社区治理的消极影响。第五部分在介绍韩国新村运动的基础上,通过吸收经验,针对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强调了农村社区治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提倡治理活动的服务性和有针对性地对待各个不同的社区,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从经济、制度设计、社会资本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希望能够为未来农村社区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共荣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