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论

被引量 : 52次 | 上传用户:feng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这期间社会发展沧海桑田,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资源的多元化及其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调整(主要是民主政治和福利制度)……这一切使发达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阶级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各阶级的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的阶级界限变得模糊,社会分化出现了新的态势并且趋于稳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剥削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历史,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但是随着当代改革开放和市场进程,中国社会又出现了剧烈的分化,出现了多元化的阶层,也出现了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贫富分化现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实现理论创新,需要在这种创新基础上为新的社会现象提供新的、科学的解释,为解决当代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分层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持续几十年了,在当代中国社会剧烈分化的背景下也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宏观的社会学理论需要展开社会分层研究,实现自身的理论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的第一部分集中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及其感性活动,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文本的梳理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不仅有其社会历史规定性(文中又称人的历史维度),也有其价值规定性(又称人的价值规定性)。历史唯物主义以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为逻辑出发点,提出人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即人总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的使用者,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中,也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生产者并且因此受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文本的阐述,人还有其价值规定性,即人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及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观念的有机统一体,人的社会历史规定性与人的价值规定性是统一的,统一于“人的感性活动”。关于人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和价值规定性及两者的统一关系的整理和阐述构成了这篇论文的逻辑起点。本文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探讨了社会分化的原因、社会分层的历史形态、社会分层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河北省各地果园的土样、市售各种水果及果皮为分离源,从中共分离得到1362株酵母菌,经过四级筛选,获得一株适宜鸭梨果酒酿造的产香酵母菌,编号为Y—5,来源于梨果园的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三言”、“两拍”的叙事艺术。 第一章是关于叙事结构的考察。本章从外部的体制形态和正话故事的情节结构两方面来进行探讨。首先从外部的体制结构
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是在传统修辞学的基础之上 ,创造性地结合西方修辞学的体系而成的一种现代修辞学 ,而西方现代修辞学则是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复活和延伸。中国修辞学经历了中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关系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整个住宅房地产市场化的进程中,住宅价格作为住宅经济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住宅相关问
<正> 《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在由金至元的七十余年中,渡过了饱经忧患的一生。 元朝统治阶级推行奴隶制半奴隶制的苛酷统治,严重地摧残了唐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经济。它
<正> 一、2003年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去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富有成效的一年,在司法部党组的领导下,通过一年的努力,法律服务工作的许多方
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无线通信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高度交叉融合,孕育出了许多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模式,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其中一例。无线
农业是我国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重大。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了三个以农业、农村
本实验以厚皮甜瓜伊丽莎白和兰丰为试验试材,在CO2浓度分别为近似大气的低CO2浓度、较高CO2浓度700·μL·L-1和高CO2浓度1100μL·L-1CO2浓度下的三个自制改良的开顶式生长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急待全面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是指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