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题及研究方法:悲伤,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主题之一,涵涉人性,情感,价值,行为和迷等众多复杂领域。它是人类奋斗的核心潜在力之一,且对人的形成和定义具有重要促成意义。本研究旨在讨论人的悲伤,范围涉及悲伤的本质,形式,原因,影响,应对机制及其他相关方面,并以人文主义价值作为特别切入点。本研究认定人类悲伤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无论作为个体抑或群体应对自身命运影响的局限性,因而以悲伤作为本研究的论题将为我们对人类价值,存在和命运的理解带来启示。悲伤经历的不可避免和普遍性同时引发学术及经验层面的广泛关注。据此,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概念和经验层面探索议题,且分析对象主要限定在讨论中的西方经验。整体而言,此一问题亟待回答:悲伤的意义有多丰富?具体步骤和主要内容:本研究由六章组成。第一章确立研究的主题,指明选题依据,范围和研究方法,并对关键术语进行定义。第二章主要回顾前人对悲伤论题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及从西方经验挖掘针对该论题的概念转变。前者涉及临床学,病理学,心理学,进化理论,行为学和社会学探讨;后者按年代顺序援引代表性学者就该论题所作的概念陈述。第三章从经验层面探索该议题,涵盖对悲伤的认知,表现和影响。研究发现悲伤在本质上具有不可避免,普遍及相悖性,且悲伤经验具有真实,不可替代及某时间的无法解释性。第四章主要从精神,哲学,临床和经验角度探讨悲伤的应对机制和反应。本研究认定对悲伤的成功应对包括精神,心理,生理和行为上的多方面调整。第五章是本研究的重点,集中思考悲伤和人类价值的联系。研究发现悲伤论题内含同时深化对诸多人类价值的理解;前者譬如存在意义,自我意识,灵魂,爱,自由和道德,后者譬如理性,浪漫精神,勇气,友谊,灵感和宗教冲动。可以说悲伤即人性。第六章为结论,陈述如下。结论:人性和悲伤问的紧密联系可能促使我们思考悲伤之于我们理解人类命运所带来的启示,其中启示可以从多个层面予以诠释。从哲学或者形而上学层面,悲伤可能为我们提供线索思考人类作为整体从何而来又将命定何处,而人类于浩瀚宇宙中的易逝卑微存在地位也因此得到警示。正如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啼哭声出世,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注定是悲伤的承受或见证者,且它也将不断提醒我们意识我们所处的生存状况。科学和社会经济领域取得巨大进展,社会管理和竞争制度新增巨大压力;其结果是,人性与其本性及衍生己身的自然环境逐渐偏离。保持不变的是人类悲伤,从人类开始存在命运的一刻到余下的人生旅程,悲伤由始至终伴随。旅程中,悲伤不断提醒我们作为人的身份及存在的有限性,因而切忌滥用我们的能量,并且应高度珍视它而非浪费于野蛮的行为上。与此同时,悲伤承担着对人类价值的确认及再确认的作用,而这也是本研究最后论述中提到的人类存在的唯一价值。人类因能悲伤而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