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血管之一,其发生硬化可出现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临床可出现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等。大脑中动脉狭窄不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还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目前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脑CTP检查弥补了常规CT无法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不足,可直观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指导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在反映患者认知功能、筛选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血管之一,其发生硬化可出现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临床可出现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等。大脑中动脉狭窄不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还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目前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脑CTP检查弥补了常规CT无法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不足,可直观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指导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在反映患者认知功能、筛选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判断病情预后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的基于脑CTP探讨脑CT灌注参数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记录基线临床资料,并行脑CT灌注检查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估(MMSE),随访12个月卒中复发情况,最终纳入56例受试者,根据CT脑灌注成像结果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分为脑灌注正常组(21例)、脑灌注代偿组(17例)、脑灌注失代偿组(18例),详细记录感兴趣区内患侧与健侧的脑灌注参数相对值,分析三组患者脑灌注参数与认知功能差异。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复发卒中组和未复发卒中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灌注参数差异,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脑灌注参数对MCA狭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1)正常组、代偿组和失代偿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例数、糖尿病例数、TC、TG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r CBV、r CBF参数值逐渐下降,r MTT、r TTP参数值逐渐上升,且组间存在差异(P均<0.001)。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和代偿组之间的r CBV(P=0.002)、r CBF(P<0.001)、r TTP(P<0.001),正常组和失代偿组之间的r CBV(P<0.001)、r CBF(P<0.001)、r MTT(P<0.001)、r TTP(P<0.001)以及失代偿组和代偿组之间的r CBV(P<0.001)、r MTT(P<0.001)、r TTP(P<0.001)存在组间差异。(2)脑灌注失代偿组MMSE评分(19.72±2.29);Mo CA评分(19.61±1.61)均低于脑灌注正常组MMSE评分(26.80±2.11);Mo CA评分(25.19±1.77)和代偿组MMSE评分(22.41±2.42);Mo CA评分(21.41±1.62),P<0.05。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在脑灌注代偿组为(3.11±0.69,2.70±0.77);失代偿组为(1.94±0.72,2.00±0.76);均明显低于正常组(4.28±0.78,3.85±0.85),P<0.05。正常组定向力(4.42±0.87)高于失代偿组(3.61±0.97)及代偿组(3.41±0.87),P<0.05,而代偿组和失代偿组间定向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代偿组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代偿组及正常组,P<0.05。(3)r CBV、r CBF与Mo CA评分呈正相关(r=0.689,P<0.001;r=0.656,P<0.001);r MTT、r TTP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471,P<0.001;r=-0.588,P<0.001)。(4)复发卒中组和未复发卒中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例数、TG、TC、HDL-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卒中组脑灌注参数r MTT、r TTP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 CBV、r CB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混杂因素后,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r CBV值OR 0.004(0.026~1.381)为患者再发卒中影响因素。r CB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再发卒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39~0.943,P<0.001)。结论1.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其认知功能下降与低灌注有关,失代偿患者短期内更易出现卒中事件。2.脑灌注参数与MCA狭窄患者预后有关,r CB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再发卒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易于获取的油气资源日益匮乏,开采困难程度逐渐上升,为油气井工程领域的施工作业带来了诸多难题。在较复杂的井下环境中,以普通橡胶制材料为密封元件的封隔器存在入井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拥有易加工、变形能力强和可形状回复等优良性质,用作封隔器胶筒材料,能够有效解决封隔器入井困难的问题。本文以广义麦克斯韦粘弹性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以Prony级数表述的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被确诊。因其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严重,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脑小血管病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能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指微小的血管破裂出血,为CSVD常见的神经影像学
背景目前急性脑梗死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早期康复治疗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脑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缺氧,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出现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早期应用康复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肢体功能修复,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及降低患者的致死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生活负担。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页岩油储层层理发育,岩性多变,脆性差异大,压裂缝高纵向延伸距离短,体积压裂改造难度大,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形态认识不清。本文结合生产需求,采用数值模拟、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工区储层脆性及水力裂缝起裂扩展规律,主要完成工作内容包含:开展岩石三轴应力应变测试,对比长7段不同地区、不同亚段、不同岩性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特征,建立了一种针对长7页岩油储
在中国的西部油田,一些超深井出现了全井段的套管磨损问题,导致完井封隔器不得不坐封在磨损套管中,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亟需对磨损套管中的封隔器力学行为给予评价。论文考虑不同套管磨损形貌以及磨损深度,利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从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封隔器在磨损套管中的力学行为。分析了常规封隔器在正常套管及磨损套管中胶筒的密封能力,总结了胶筒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计算表明,胶筒的密封性能随着套管
背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容易被患者忽视,进而发展成严重的MA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事件[1](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酿成惨痛的后果,如何准确评价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动力学改变以及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已备受关注。伴随着CT机器的更新和高科技新技术的变革,众多心脏冠脉成像创新技术被研究、挖掘,被用在冠状动脉解剖与血流动力
背景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壁的一种异常的瘤状膨出。在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死率为25%~60%,致残率接近50%。目前,颅内动脉瘤夹闭是一种技术成熟、可靠性高、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法,90%的患者可以一次性完全夹闭。然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会引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有关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阻
乌石17-2油田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严重,钻井过程中存在井壁掉块与垮塌现象,造成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目前对该油田井壁失稳机理尚不清楚,钻井液密度及性能无法满足现场需求。本文针对该油田复杂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问题,分析了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特征,开展了地层岩石性质测试实验,明确了井壁失稳机理。基于泥页岩地层的水化作用和弱面破坏,建立了力学与化学耦合的井壁失稳模型,形成了地层井壁稳定综合设计方法。主要研究了
长宁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小层岩石力学性能差异大,导致水平井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由于高产页岩气储层较薄且非水平分布,因此钻井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井眼轨迹进行追层,从而导致水平井眼呈现“波浪形”特征。如当量循环密度(ECD)控制不当,则容易出现井壁失稳、喷漏同存等井下复杂情况。因此,开展长宁页岩气水平井井筒ECD计算方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长宁页岩气水平井的轨迹特点,明确了钻井液流变模式及流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储量大、环境友好的地热资源受到各国政府及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埋藏深、储层岩石硬度大、温度高等原因,常规油气钻井技术在此类地层适应性差,安全快速钻进困难。本文通过对各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特别是干热岩钻井技术的广泛调研和学习,结合我国目前钻遇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井—GR1井的实际地质、施工情况,发现钻井过程中存在钻井液抗温性不足、井场橡胶制品及随钻测量设备抗温性不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