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纺原料除油用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除油工艺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纤维飞速发展的今天,绢纺产品凭借其轻盈柔软、光泽优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等优点,深受各国消费者的欢迎。由于绢纺原料杂质多,在纺制成绢纺产品前需要进行前处理(精练)以脱除丝胶和油脂等杂质,其中除油是精练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绢纺厂主要采用自然腐化法对重油绢纺原料进行精练除油,这种方法有独特的除油效果、生产成本低,但占地面积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中产生臭气。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自然腐化体系中分离鉴定优势除油菌种,并对除油工艺进行初步探索。本文用双层油脂平板从腐化液中分离除油细菌,实验发现在不同的腐化液中所含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的能在该平板上产生透明圈,有的不能产生透明圈。利用分离的菌株进行除油实验,通过比较除油效果和脂肪酶的产生,发现细菌的除油能力与其产生的脂肪酶活性没有很好的相关性。根据细菌的除油能力选出具有较好除油效果的菌株X8。本文以除油菌株X8为对象,从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环境因素对菌株的影响等方面对该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细菌X8属于红球菌属,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左右,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8h到达对数生长期。本文利用菌株X8进行纯培养发酵除油,研究了接种量、时间、pH、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其除油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绢纺原料5g,浴比1:40,豆饼粉1%,r=200rpm,接种量10%,发酵2天,pH值为7,发酵温度40℃左右。用1%豆饼粉作为种子培养基代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可行的。本文探讨了表面活性剂与菌株配伍使用的除油工艺。结果表明,有些表面活性剂抑制菌株X8的生长,不适宜与菌株X8配伍使用,表面活性剂LAS、AES、AEO-9、Tx-10、Tween 20、Tween 80、JFC对菌株X8生长的影响较小。从表面活性剂与菌种配伍使用后残油率来看,AEO-9的效果最好。研究了时间、pH、温度等对表面活性剂AEO-9与菌株X8配伍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EO-9的用量为0.1%,pH7.0,40℃,培养3d。
其他文献
考察了锂硼基吸气剂在室温下对H2、N2、O2、湿空气和干空气的长期吸气特性,采用XRD和SEM研究了锂硼基吸气剂在吸气后的物相及表面形貌的变化,分析了吸气机制。结果表明,室温
作文教学是各国母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作文教学能帮助学生通过写作来提高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然而作文教学在长期的教
本文针对铜金粉在胶印连接料中印金光泽度低的问题,采用机械力化学法研究了不同表面改性剂对铜金粉在胶印连接料中漂浮性、分散性、定向排列形貌以及铜金粉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在其胶塞穿刺后的不溶性微粒污染。方法将静脉输液按胶塞的材质、穿刺胶塞的方式、胶塞穿刺后放置的时间分组处理,利用光阻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的输液中不溶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江苏省扬州师范学校读书.大概在1962年左右,我有幸在数学老师那儿第一次见到《数学通报》,虽然许多文章看不明白,但凭着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竟喜爱上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水产品中泰乐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同时运用该检测方法进行了泰乐霉素在鲫鱼体内的代谢动
纱线是纺织产品的基本因素,对于纺织加工和最终的产品来说,纱线本身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穿着和实用特性。而纺纱机性能的优劣与否决定着所纺纱线的质量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已被广泛研究,但很少有人关注碳量子点的磷光现象和机理。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将带负电荷的碳量子点作为发光中心和核心先后吸引活性Ba2+和活性SO42-,使碳量
<正> 太阴病是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以脾胃功能紊乱为主的病候。从人体阴阳之气的多少而言,太阴为三阴,在太阴、少阴、厥阴三者中,阴气最多;但已开始趋向衰减,太阴病是太阴经脉
本文以拟建的南宁市露圩镇自动缫丝生产线项目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结合国内外丝绸产业发展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和本项目的实际,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