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的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经济呈现出了分散化的趋势,就业者的就业与居住有着更多的区位选择,就业与居住的空间正在重构。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区域,就业吸引力强,大城市就业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者职住失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选取了东部地区几个代表性的城市,将城市规模分为“超大、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三类,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从就业者整体、不同自然属性就业者和不同社会属性就业者对比分析了东部大城市的就业者特征,以及东部大城市的职住平衡概况。在梳理了东部大城市就业者职住平衡特征的理论分析架构之后,以济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就业者的职住平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东部大城市就业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男性就业者的数量更多,年龄结构偏向于年轻化,高学历的就业者偏少,且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职业则是以生产性岗位为主。此外,东部大城市的职住匹配程度不高,就业者的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偏长,其中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职住失衡的现象,东部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也日益严重。2)济南城区就业者的职住平衡度不高,并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则表现出了越往旧城区外围,就业与居住的匹配情况越好的圈层结构特征。对于不同自然属性的就业者,女性就业者的职住平衡度更高,但由旧城区向外围新城逐渐变低,而男性就业者却是完全相反的规律;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的就业者职住平衡度是最高的,这两类就业者的空间特征也基本一致。对于不同社会属性的就业者,学历和月收入水平越高的就业者其职住平衡度反而越低,这一现象主城区更明显;从事“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营业员及其他社会服务人员”和“个体经商者”这三类职业的就业者其职住平衡度更高,且由旧城区向外围新城逐渐变高。3)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就业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职业和通勤方式六个个体属性都对职住平衡情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在环境属性方面的四个因子中,教育环境对就业者职住平衡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就业环境、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的影响却十分显著。此外,地理、政策和经济也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对东部大城市就业者职住平衡的研究中,不仅涵盖了济南城区和不同城市功能空间数量上的职住平衡特征,还以街镇为单位探索其在空间上特征规律。同时,本文不是简单地对济南城区的就业者整体进行分析,还划分了包括性别、年龄在内的不同自然属性的就业者,以及包括学历、收入和职业在内的不同社会属性的就业者。最后,还从多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对济南甚至其它东部大城市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