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衔接——《茶馆》汉英语篇衔接关系的对比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王力,1983:40)。这说明研究语言学的基本方法是比较的方法。而无论哪一种语言的比较研究,都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指导。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韩礼德明确指出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因此,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从其语境理论出发,对比分析《茶馆》汉英语篇的衔接关系。 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界定和描述分为三层: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类语境与语篇均存在衔接关系:语篇内显性衔接和语篇与语境间的隐性衔接(张德禄,2003)。从文献看,已经有从上下文语境对比分析汉英语篇显性衔接的研究,但没有从整个语境(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角度来对比分析汉英语篇衔接关系的研究,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所在。 《茶馆》是老舍先生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经典话剧之一。剧本通过一个茶馆和下茶馆的一些小人物的命运变化折射了从清末到解放前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作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先生在文学语言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是必须特别指出的。在《茶馆》中,他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口语化语言,并且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具体的、历史的语言环境,其中每一个人物的语言都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大环境和个人历史小环境。语境和衔接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正是本文以《茶馆》及其英译本作为语料的原因。 本文尝试从语境出发,对比分析《茶馆》汉英语篇的衔接关系。旨在探讨并归纳汉英语篇衔接关系的相同点与差异,并深入研究差异形成的原因,为翻译学和翻译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进一步加强对语境与衔接的理解和掌握,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从而进一步检验系统功能理论在汉英语篇对比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论文共分四章,包括引言和结论共六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语境与衔接的关系,指出本文采用实证法、比较研究法,从三大语境角度对比分析《茶馆》汉英语篇中的衔接关系。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阐述了国内外对衔接及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现状,阐明了本文的意义。 第二章为理论支持。首先追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然后分别阐述三大语境及对比篇章语言学与衔接的关系,简要介绍了话剧《茶馆》及其英译本Teahouse,最后指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为语篇内显性衔接的对比分析。本章从上下文语境出发,采用实例对比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茶馆》汉英语篇中的省略和连接两种衔接。归纳总结出其异同点如下:一、汉语语篇和英语语篇都采用省略和连接的衔接手段。二、英语语篇中的名词性省略多采用照应的形式来代替省略的名词;三、英语语篇的动词省略多于汉语语篇,在相同的情况下,汉语语篇多采用重复动词的方式;四、汉语语篇中最常见的是主语的省略;五、汉语语篇多采用隐性连接,省略连接词语;英语语篇则采用显性连接,多保留连接词语。在此基础上,最后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第四章为语篇与语境间隐性衔接关系的对比分析。本章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出发,对比研究了预设性外指衔接和空缺性衔接。得出的结论是:《茶馆》汉语语篇中存在大量的预设性外指衔接和空缺性衔接;而其英语语篇多采用增补的方式补充必要的语境背景知识以消除目的语读者的疑惑,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的重要作用,力图再现源语语篇生动的语境效果。 结论部分。基于实料的对比分析,再次总结归纳汉英语篇衔接关系的异同,进一步加强对语境和衔接的理解,检验了系统功能语法在汉英语篇对比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一、汉英语篇在衔接关系上有相同点也有差异,二者都不应忽视,重点在于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言:“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终极目的”(杨自俭,1990:题词);二、鉴于汉英语篇衔接关系的差异,译者对源语和译语的衔接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对后者尤其要了解深透,并能熟练应用,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的重要作用,力图再现源语语篇生动的语境效果;三、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与语篇之间都存在衔接关系,因此对衔接的研究可以从整个语境着手,而不仅仅从上下文语境;四、系统功能语法不仅适用于单语语篇分析,而且同样适用于汉英对比分析,也适用于话剧的汉英语篇对比研究。 本文从三大语境角度探讨汉英语篇的衔接关系,是一次尝试性研究。由于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之处,笔者真诚期待专家和学者的批评与指正,以求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加深入。
其他文献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交流活动,历史悠久,就像巴贝尔塔一样古老。而译者作为活动中一个决定因素扮演着不可替代、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在不同的语言间进行语码转换,用目标语对原
公司是现代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微观组成部分,因而公司治理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经济文化问题之一,对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公司治理的发展,每当大规模出现公司倒闭、
最近的二十年中,认知心理学界对内隐认知(无意识认知)在种族和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虽然内隐认知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是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对于如何将其应用
本文论述了翻译理论中归化、异化的表现层面及影响因素。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的来源及韦努蒂的定义入手,发现归化和异化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语言层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大国、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和成熟的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十分依赖创新,然而,进入21世纪后,德国创新,尤其是工业研发状况不容乐观,中小企业创新更是陷入停滞。除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