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小麦的生产潜能,以达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目标,是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加快冬小麦新品种西农805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推广,本研究以西农80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密度:150kg·hm-2(A)、187.5 kg·hm-2(B)、225 kg·hm-2(C)、262.5 kg·hm-2(D)、285 kg·hm-2(E),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西农805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取得如下重要结果:1.西农805不同播种密度越冬至拔节期的次生根数均表现为增长趋势,5个播种密度拔节期比越冬期次生根数分别增长110.95%、174.83%、162.14%、223.73%、144.66%,以密度D增幅最大;而越冬期和拔节期小麦的次生根数均表现为密度A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西农805各时期的群体总茎数也不断增加,越冬期到拔节期小麦群体的茎蘖增长率以密度A最高,为20.5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拔节到成熟期茎蘖消亡率则表现为密度E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70.26%;西农805的基本苗数、冬前总茎数、拔节期最大群体均表现为密度E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各处理间的成穗数却无显著性差异,且密度A的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密度B、C、D、E分别提高10.20%、21.53%、26.60%、24.93%。综上所述,密度A有利于西农805次生根的生长及群体成穗率的提高。2.不同播种密度处理下西农805灌浆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开花期,各播种密度依次比开花期提高了23.39%、20.17%、11.75%、4.61%、22.86%;灌浆期以密度A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与密度B、C、D、E相比分别提高1.50%、9.90%、15.93%、1.44%。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西农805的旗叶SPAD值最高峰均出现在灌浆前期,且密度A在小麦生长各个时期的SPAD值均高于其他处理。5个播种密度条件下西农805的顶三叶LAI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下降,每个时期均以密度A的顶三叶LAI最大。各密度处理下籽粒灌浆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增长动态,灌浆前期和中期密度A的千粒重日增长量较高,而灌浆后期密度B和密度E的千粒重日增长量较高,花后35天时,密度E的千粒重日增长量达1.13 g/d/千粒,但仍以密度A的千粒重最大,比密度B、C、D、E分别高4.35%、6.94%、2.54%、2.79%。综上所述,密度A条件下西农805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较高,有利于植株光合产物的积累。3.5个播种密度中以密度A产量最高,为8183.13 kg·hm-2,比其他4个处理的产量分别高出5.02%、19.9%、14.38%、5.3%;不同播种密度间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密度A显著高于其他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对西农805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籽粒硬度、沉降值、吸水率、延展性、最大拉伸阻力及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密度A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本试验中西农805在密度A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均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