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语文教育的教学效果问题一直是语文教育家及学者非常关注的,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在高中各学科中,语文的地位也只是看起来的重要。在一些中学老师、家长、学生心目中,语文可以说是一门说是最重要而实际上却最不受重视的课程。在学生的眼里,语文是一门简单但却很难学好的学科,根本不存在“会与不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虽然没有压力,但是语文水平的提高,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再加之语文试题的随意性和弹性较其它科目大得多,在高考的“大敌”之下,即使通过不断的做题训练,也很难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付出与所得很难成正比,这种状况只能使得学生越来越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理论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传则求通,任何传播活动都以实现传播目的为前提。教育是传教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施教于他人,希望可以改变受教者的认知、态度、行为的过程,朴素地说,就是影响人、改变人、发展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对于教育传播者来说,效果问题更加值得强调,研究它可以促进传者根据受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传播的内容和传播的方式,从而对下一次的教育传播活动进行可行性地指导。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重点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传播弱效状况,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法、反馈环节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可以对语文教学效果的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下是本文的内容概述:第一章:语文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语文教学中的传播效果内涵。本文从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的概念和类型、教育中的传播效果的概念及功能两方面出发,阐释了语文教育传播效果的特质,包括语文教育的迟效性、隐藏性和人文性的效果特质。第二章: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效果现状。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运用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传播受阻问题进行了阐释。具体包括对语文教育传播者的信息“把关”、受众学习的消极被动性、多媒体技术的泛用和课堂互动弱效四方面的分析。第三章: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策略。这一部分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传播障碍,重点结合传播学理论和语文教育学理论知识,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方法以及反馈环节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第四章: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建议。这一部分重点从效果评价方面对当前语文教学效果的评定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重点论述了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传播效果评价也应以学生为主体出发,强调受众的需求和意见。应该侧重描述性的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