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实验建立ADSC-EV与CD4+T细胞体外共同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共培养后调节性T细胞(regular T cells,Tregs)比例的改变,进而探究ADSC-EV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可能发挥的免疫调节机制,为以ADSC-EV为基础非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并培养原代小鼠ADSC,检测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CD29,Scal-1,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建立ADSC-EV与CD4+T细胞体外共同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共培养后调节性T细胞(regular T cells,Tregs)比例的改变,进而探究ADSC-EV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可能发挥的免疫调节机制,为以ADSC-EV为基础非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并培养原代小鼠ADSC,检测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CD29,Scal-1,CD34,CD45的表达,茜素红、油红O、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其向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法提取小鼠脾脏CD4+T细胞。收集P3-P6代细胞上清液,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细胞外囊泡,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外囊泡的形态、用Western Blot方法对细胞外囊泡的标志蛋白CD9、CD63进行鉴定。细胞共培养实验分为4组,(1)空白对照组:单独培养CD4+T细胞;(2)10ul细胞外囊泡干预组:10ul EV+CD4+T细胞;(3)20ul细胞外囊泡干预组:20ul EV+CD4+T细胞;(4)阳性对照组:他克莫司+CD4+T细胞。72h后回收各组CD4+T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所占比例。Treg细胞比例以x±s表示,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将空白对照组、10ul EV干预组、20ul EV干预组、阳性对照组两两对比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从小鼠脂肪提取的ADSC符合国际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指标的标准。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透射电镜下呈双层膜包裹的囊泡状形态,并具备典型蛋白标志物。空白组对照组CD4+CD25+Foxp3+T细胞的百分比为8.25±0.16,10ul EV干预组CD4+CD25+Foxp3+T细胞的百分比为10.11±0.44,20ul EV干预组CD4+CD25+Foxp3+T细胞的百分比10.32±0.78,阳性对照组CD4+CD25+Foxp3+T细胞的百分比为12.90±0.77。10ul EV干预组、20ul EV相比于空白对照组,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而10ul EV干预组与20ul EV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外囊泡通过增加Treg细胞比例,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结论:小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外囊泡的能力,并且衍生细胞外囊泡可以刺激CD4+T细胞转化为Treg细胞,从而发挥调节免疫功能,在非细胞免疫调节治疗领域中丰富了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治疗再通失败后,应用球扩支架进行补救性支架(rescue stenting,RS)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6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
目的:分析病理性乳头溢液(PN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乳头溢液患者早期明确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05年11月~2020年11月经纤维乳管内视镜(FDS)检查的PND患者共3503例,将患者发病年龄、病程、溢液量、性质(血性、黄色浆液性、无色或白色)、溢液乳孔(单孔或多孔)、患乳部位(单侧或双侧)等特征与镜下诊断(占位性或非占位性病变)进行综合性分析,重点论述经FDS诊断的导管内占位性
目的:心脏是人体最重要器官之一,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当今社会,心肌病与心肌相关性疾病的高发,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也极大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另外,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以极快的速度增加,肥胖可以导致心脏病、肥胖相关性心肌病以及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引发心肌功能障碍。转录因子Nfe2l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
目的: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的可变的危险因素。该研究以中国沈阳≥40岁城乡居民为调查者,进行血脂异常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旨在为沈阳地区血脂异常的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的城市社区及农村乡镇≥40岁的居民,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纳入3977名调查者,其中有2779
目的:探究CD300c是否能促进齿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携带CD300C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GMSC,获得过表达CD300c蛋白的GMSC。选用DBA/1J小鼠,将模型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PBS组
目的:通过大量手术数据统计后构建对血肿清除率进行术前预测的多变量预测函数,对血肿穿刺手术的手术效果进行术前预测,以支持微创治疗方案的决策,研究结论对脑出血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有着重大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2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500例脑出血合并微创穿刺术住院病例的临床案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得各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血
目的: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病程长、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长期的诊断和药物治疗使患者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严重损害其生命质量。近年来,有关T2DM患者社会心理健康的研究有所增加,但对生命质量的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将探究T2DM患者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重点研究疾病不确定感、压力感受和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改善T2DM患者生命质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研究提供思路。研究方
目的:观察异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创面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相关机制。方法:共选取120只大鼠用于实验,其中40只用于制备异体PRF,80只大鼠用于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64只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在糖尿病大鼠背部中央制作一个1.5×1.5cm的创面,并随机分为两组,32只糖尿病大鼠设置为实验组,
目的:近几年,我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迅速增长,其发病率的普遍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虽然T2DM发生在个体身上,但是已经隐隐威胁到社会的安定。超重、肥胖以及睡眠障碍现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影响世界各国人民身体及精神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对于T2DM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在辽宁省某市展开调查,目的在
目的:探讨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升高(>1000 m IU/L)血清中巨泌乳素血症的比例及其临床特征。研究方法:对连续500份PRL>1000 m IU/L血清进行巨泌乳素(Macroprolactin,MPRL)的检测。根据PEG处理后的PRL单体水平的参考区间及回收率确定其中巨泌乳素血症的血清及患者。并与真正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进行PRL水平及临床特征的比较。结果:健康人聚乙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