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约有50%的妇女患有痛经,10%痛经严重。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原发性痛经发病率在20-90%之间,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正常的生活工作。寻求一种防治痛经的有效而无副作用的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温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做对比研究,为温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述了古代和现代医家对痛经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进展;对现代医学有关痛经的发病机制、诊断与药物治疗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和展望。临床研究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8例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天口服月月舒冲剂,每次10g,每日2次,直至痛止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于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合谷、太冲,并在关元、三阴交与气海施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30min,直至痛止,连续治疗3个月。将痛经症状积分、中医症候各项积分做为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并对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与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5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近期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P<0.05,表明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变化组间比较,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疼痛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中医症状单项比较的结果显示,治疗组除了月经量没有明显变化外,其它各项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而对照组除了小腹疼痛,持续时间、畏寒、面色青白和恶心呕吐这几项,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P<0.01),其余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经治疗后除了月经量外,其余各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各项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病程及病情轻重与疗效之间没有关系(P>0.05)。四.结论温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显着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在降低疼痛症状总分和中医症候各项的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口服月月舒冲剂,病情无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温针灸治疗均能得到显着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