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群模式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研究——以杭州市优秀居住区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组群模式是提高植物景观艺术和发挥园林植物在居住区景观营建中综合功能的优秀造景形式。在如今强调园林建设再现自然生态、追求景观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居住区植物组群模式的营造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值得研究的课题。居住区植物组群模式的系统研究,对于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提高植物造景的物种多样性和居住区绿化水平等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首次提出植物组群的概念,并通过分析其与植物群落的区别,明确内涵,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植物组群的分类形式。   对杭州市九个优秀居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总结分析,从植物组群与建筑的体量关系、植物组群的立面景观设计、色彩与季相设计、地形设计四个方面探讨了居住区植物组群的配置手法,阐述了植物组群模式在居住区的入口空间、中心绿地、宅间宅旁绿地的应用特点。   同时结合江苏盐城钱江方洲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项目实践,进一步验证了运用植物组群模式进行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实用性、生态性、景观性,旨在为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金山绣线菊(Spiraea×bumalda’Golden Mound’)为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其叶色艳丽、花朵繁茂、株形低矮整齐、观赏期较长,且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园林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
坡改梯是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由于极度缺乏石材和石埂成本过高等原因,在川中丘陵区推广石埂梯田难以实现。六棱型预制网格式生物埂护坡技术,具有原材料用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不透水建筑物越来越多,绿地空间日益减少,导致许多城市高温化、干燥化、城市型洪水、大气污染等环境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