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独立开发多,综合开发少.信息化项目多是按银行业务品种独立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尽管和国外银行相比,我们的硬件建设跟上了,软件在个别品种上不落后,但总体不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整合.信息化工作基本是停留在应付日常业务层次,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研究今后发展对银行管理和银行信息化提出的挑战,更谈不上着手进行必要的技术储备.因而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管理部门不断抱怨信息系统升级换代太快,整个系统缺乏必要的稳定性;而技术部门又总是抱怨管理部门意识落后,不能及时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的步伐.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属服务市场将多半不会选择在传统业务领域与中国本地银行竞争,而会更多地选择他们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领域.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电子化的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快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信息化是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主要手段,是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在银行信息化过程中,银行经营战略必须与信息化战略保持一致,否则将导致诸如重复建设、管理信息不准确且传递迟缓、信息技术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约束等问题.在银行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银行信息化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只有采取了与银行生命周期相一致的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在银行信息化实践过程中,有的系统在技术上是无可挑剔的,但却以失败告终.而有的系统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追根溯源,因为信息化过程实际上是组织变革的过程.组织的变革是循序渐进的,组织原有的管理层次、传统习惯等因素对信息化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
其他文献
该文将较为系统地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战略进行详细分析,构建二者关系的一般模型,分析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
本文结合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财务理论、资产评估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归纳、演绎与对比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对股票期权制度的理
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些竞争很多时候是围绕着产品价格展开的.因此,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对价格作出及时、准确的预测和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很多
该论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项目投资分析评估的一般方法.在这一部分中,先介绍了项目投资分析评估的历史,然后介绍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分析要点、技术评估的要点,最后介
现阶段,伴随着经济的提升,隧道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机遇,而在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过程中常面临较大的施工难题,轻则影响施工效率,重则降低施工质
企业融资作为企业理财的重要决策内容之一,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风险规避至关重要.中国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改革的主体,融资难度较其他企业而言小得多,融资数量逐年增长,但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将会越来越多,在企业全部资产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特别是由于线路及各种运输工具的零部件容易损坏,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