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高大建筑不断涌现,对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位于广东省沿海的湛江市,该地区结构性黏土分布广泛,桩基础在该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湛江地区黏土的天然含水率大,压缩性高,渗透性较低,且因其显著的结构性,使得桩基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有其独特的承载性状,传统的经验在该地区已不再适用。本文以湛江市某地灰色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单桩模型试验及与原型试验的对比分析,探究桩基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的摩擦及承载性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针对湛江地区的土层分布情况,结合当地的钻探资料,对所选大致场地范围进行钻探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确定模型试验的试验场地。2.讨论了目前用于桩基模型研究的诸多材料及相应的加工工艺,并选择线切割加工的无缝钢管用于本文模型试验;设计并最终确定了试验的加载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讨论了慢速维持荷载法和快速维持荷载法两种常用的试验加载方案,并最终选取前者用于本文试验。3.论证了本文模型试验所得数据的具体处理方法,根据模型试验所得数据,绘得桩顶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曲线,并得到了各单桩的桩端阻力数据,研究了各单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发挥模式。得知各模型单桩在荷载作用下,随着桩长的增加,桩端阻力减小,且其承担桩顶荷载的比例也减小;模型单桩侧摩阻力曲线呈抛物线型分布,且极限侧摩阻力稳定在40kPa左右。4.通过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的对比分析,对单桩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的摩擦性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得知原型试桩的桩端阻力始终很小,在以变形控制进行的桩基设计过程中,可忽略桩端阻力的影响;原型试桩的下段侧摩阻力始终未充分发挥,在以承载力控制进行的桩基设计中,本试桩过长。